“你的大眼睛,明亮又閃爍……”
“福娃”的誕生,像初冬里的一團火焰頃刻燃遍神州大地,掀起北京奧運倒計時1000天的高潮。而緊接著推出的北京奧運吉祥物商品,銷售更是火得一塌糊涂。從各地傳來的消息,“售罄”、“銷售一空”、“排隊爭購”等字眼充斥媒體。這種盛況是有吉祥物以來的歷屆奧運會所少見,大大出乎一些人士的意料。
有兩個間接的細節,還可側面證明“京奧”吉祥物受歡迎的程度。其一,揭曉當晚,《競報》推出的彩色號外,在北京街頭瞬間就被贈送一空不說,我報的一些人現在還在尋找這張號外,以作珍藏。其二,北京地鐵車廂拉手廣告,換上吉祥物的宣傳頁后,許多都被乘客抽走。地鐵官員說,以前該位置所有的廣告,都沒有出現過這一情況。此行為雖有失文明,但不也是一種“反證”?
北京奧組委的有關專家預測,吉祥物系列產品的銷售額將達3億美元。然而,吉祥物商品銷售的火暴周期,顯然不可能連燃1000天,如何讓“火勢”盡可能地持久,在人們的新鮮期過后,就需要有關部門動動腦子,能不斷設計、策劃出一些有意義的“平臺”,時不時像鼓風箱一樣,助燃銷售。但一般來說,常用手法無非是借助節假日,或是某特定日期(如“申奧”成功紀念日、“福娃”揭曉紀念日、奧運會倒計時整數日等),進行“包裝”促銷。再有,就是通過舉辦一些活動,“捆綁”銷售與有獎銷售,等等。那么除此之外,還能不能想出若干跳出框框的創意?這就需要智慧了。也就是說,點子創造奇跡。
此外,為確保“京奧”吉祥物的銷售能真正達到預期,甚至超過,有幾個細節也是不可忽視的。
一、首先是價格。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北京奧運吉祥物達到了創紀錄的5個,量的增加就必然導致總金額的相應增加。如果,吉祥物是一個或兩個,價格高點,一咬牙還能接受,但5個的話,同樣的價格很多消費者就不得不算計算計了。據新華社報道,有的顧客反映,78元一個的“福娃”雖不算太貴,可要想買齊了,就有點不便宜,因此希望售價能再降點。是呀,5個就要小400元。對這樣的價格,二話不說、掏錢就買的人肯定不會是蜂擁的。
二、當銷售進入“滯漲”期時,在基準價不變的情況下,為鼓勵成套購買,可否對一次買5個的予以適當優惠?這是經商行為中的批發法則,世界通行。
三、在生產、流通成本沒有減少的前提下,決不能無原則地降價拋售,就像雅典奧運吉祥物的銷售原則那樣,寧可滯銷也不甩賣。只要商家能穩得住,維護住價格的嚴肅性,抗衡到最后,沉不住氣的消費者、收藏者及送禮者,終究還是會啟動消費的。
四、對假冒、仿冒的侵權產品,一定要有行之有效的查禁措施,否則,市場一旦被魚目混珠地搞亂,經濟損失將是驚人的不說,元氣、人氣也都會大傷。而據電視臺報道,在北京雅秀市場已見到偷偷摸摸的非受權攤商。雅典奧運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已夠嚴格的了吧,但就在開幕的前兩天,一次市場突查行動就繳獲347件仿冒吉祥物產品。因而可以說,打擊與制裁假貨的力度,一定程度上就決定著真貨的銷售力度。
來源:中國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