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黃金徘徊在500美元/盎司下弦
作者:JIM
從2001年黃金走出下降通道,其間大漲小回,已到500美元/盎司關口,突破500已經不是懸念,此刻的問題是突破500后黃金將何去何從?這里有二個方向:其一,構筑頭部、改變趨勢、下跌,走下降通道;其二,繼續上漲。
本人傾向第二個方向,即繼續上漲,而我的遠期目標竟和2001年時薩繆爾森的判斷一致-----黃金直指1750美元/盎司。這不是天方夜譚,2001年開始到目前的走勢和薩繆爾森當年的預測驚人的相似,并且可以繼續基于以下三個理由:第一、美元前景暗淡,歐元、日元等又無法替代美元的地位,只有黃金才是最后的保障;第二、中國人民銀行的不合理儲備結構將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的下一個狩獵目標;第三、純粹的技術面看沒有經過筆直激昂的上攻是不會成為頭部的。
請允許我展開第二個話題。幼稚、刻板、保守的投資理念,導致我國的經濟領域一直被國際投機資本狩獵。前有中糧的芝加哥大豆高位買單;接著是石油推高至歷史高點,中航油爆倉巨虧,我們開始高價位建立石油儲備體系;最近國家儲備局又在倫敦銅被狙擊、損失慘重。我們刻板的決策體系在國際投機資本眼中仿佛是待宰的肥羊,而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儲備。黃金和美元的比價關系將是導火索。查閱公開數據:2002年12月我國外匯儲備2864.07億美元,黃金儲備1929萬盎司;2005年9月我國外匯儲備達到7690.04億美元,黃金儲備依然是1929萬盎司。稍有金融知識的人都會費解這種儲備結構,難道央行的高級管理人才會看不到這個不合理的儲備結構?我想不會的。唯一的解釋是“非不為、實在不能為”,外匯儲備的背后是負債,央行需要高額的現金儲備來應付流動性極強的負債,這只肥羊就這么在那里了-----拉高黃金、讓紙幣縮水,動搖儲備信心,等待央行高位建倉,出擊、掠奪,這將是可怕的未來。作為升斗小民,是無法左右未來的,“窮則獨善其身”,我們能做的就是合理分布自己的財富、規避風險、獲取利益。增加黃金在自己財富結構中的比例已經非常迫切。
當然,我們仍然相信國民經濟在高速增長,我們希望分享這種增長的成果,我們希望自己的投資方式是積極的。金幣市場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這是進攻和防守結合的很好的投資市場。防守:它是黃金;進攻:它又被賦予了文化價值,通俗的說它限量發行有尊貴感、制作精美適合欣賞、有題材可以供炒作。對于大部分集藏者來說,買入金幣是一種風險的規避,持有他又有一種炒作暴利的期待,這就是金幣投資的魅力所在。
自去年“1210”會議后,政策性底部基本形成。長期的底部整理,不堅定的持有者基本清理完畢,所以市場性底部也已形成。黃金的不斷上漲和長期低迷的金幣市場形成完美的底部背離,背離就會被糾正,不是黃金跌就是金幣漲,因為有了上文的分析----黃金不可能轉勢,所以這是金幣投資的又一次難得的機遇。
從市場實踐看,買賣心態耐人尋味。舉例:1/2盎司龍門金幣,市場價2400元左右。2300元就有散戶買入,散戶的心態就是1/2盎司黃金材質價約2000元,買入后只有300元的極限下跌空間(不計金幣生產、包裝、宣傳、流通成本),所以這種買入是對的。對于幣商來說,既然2300元就有人買,那壓貨也是安心的。
市場的逐步賣出,導致可供貨源越來越少,當供求失衡時,爆發就開始了。
機遇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個市場還未成熟,這是顯而易見的,包括金幣市場的發動機----總承銷商金幣總公司。正因為未成熟,所以充滿了機遇,若干年后當我們這些金幣市場的老人回首這一刻,是否會懊喪為何不買入金價附近的金幣?
當網絡輿論為“套牢指導價”喝倒彩的時候,我一直在研究早期的金幣。既然新品的指導價能夠套牢集藏者,那么集藏者是否想過將金總的指導價套牢?金價的不斷上漲,金總的新品指導價必定不斷上漲,而前期的金幣因為原料成本較低,又未經過炒作,所以一直價位偏低,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投資機遇。例如麥積山金幣2600元,而前期的敦煌、龍門還只有2400左右,若明年再來云岡石窟(假使),那指導價決不會低于2600的---成本原因。高價的新品價格不斷地為早期的品種騰出想象空間,這仿佛就是期貨市場的“逆向市場”,而這一定會被糾正的。這些無風險利潤的投資機遇錯失可惜。買入早期金幣就是套牢金總的指導價,我們升斗小民仿佛是一根灌木藤,而金總是參天大樹,我們就這么纏繞著他,大樹要成長、我們也可以得到氧氣和陽光。
北京奧運幣項目給金總穿上了童話中的“魔鞋”,從現在起到2008年他已經無法停止他的舞步,竭盡全力、不以他自己的意志為轉移。金幣市場的低迷對他是一個噩夢,一次盛宴即將開演,吃飯和買單在同一個筵席,博弈將一直延續。“底部背離”不會長期存在,買入是博弈的第一步,而我看好金幣市場的未來,早早的入席、開懷暢飲等著上水果之前一抹嘴巴、溜之大吉。所以此刻我會寫這個帖子,盛情的邀請大家入席,反正今后買單的不會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