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將以怎樣的形象呈現于世呢?在一年零三個月的漫長角逐和公布日期幾度推延之后,謎底終于揭開:“福娃”橫空出世。
奧運會吉祥物大多以舉辦國有特色的動物形象為創作原型。吉祥物首次在奧運會上發揮顯著作用是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現代奧運會產生了各種造型多樣的吉祥物。每個吉祥物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富有活力,體現了友誼和公平競賽的奧林匹克理想。
不難發現,在近幾屆奧運會中,吉祥物的作用得到了加強。吉祥物將奧運會價值擬人化了,為其賦予實際的形體,并為廣大兒童所喜歡,這是當今奧運會識別項目中,其他形象所無法比擬的。
正式獲準采用奧運吉祥物造型的奧運專利產品及紀念品,種類繁多,包括t恤、徽章、帽子、裝飾品等。由于奧運會舉世矚目,因此有關的專利產品一般都非常暢銷,為制造商和分銷商創造大量商機。
讓我們去看一下以往幾屆奧運會從小小的吉祥物紀念品中獲取了怎樣的收益。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主要負責人尤伯羅斯將奧運標志和吉祥物授權洛杉磯服裝生產商,生產帶有奧運標志和吉祥物的服裝,使這些生產商獲利近千萬美元。
1996年
亞特蘭大奧組委從每一個吉祥物中獲得15%的收入,最后吉祥物銷售額為2.5億美元,僅此一項,組委會就有3750萬美元的進賬。據估計,整個奧運會期間,各種紀念品的銷售總額超過了12億美元,亞特蘭大奧組委從中獲得的純利潤超過3億美元。
而悉尼奧運會卻更是別出心裁,一下推出三款吉祥物,可謂煞費苦心,賺了個盆滿缽圓。
歷屆奧運會都有大量以奧運吉祥物為主題的禮品生產單。除了禮品制造商和經銷商外,玩具、珠寶、鐘表、服裝業的制造商和經銷商也都盯緊這一市場。用吉祥物造型制作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紀念品充斥了整個市場。第一個發明奧運會紀念品的人也許做夢也沒有想到,一種純粹為了紀念奧運盛會而制作的紀念品,在后來的日子里,不僅成為主辦國向社會籌集資金的主要商業行為,而且在收藏領域也開辟了一個大市場。特別是薩馬蘭奇作為國際奧委會主席所開辟的奧運理念,更將這種商業行為演繹得淋漓盡致。如今,凡與奧運會和奧林匹克運動相關的紀念章、紀念幣等,作為弘揚奧運精神,普及奧運文化的重要載體,都已成為世界各地收藏愛好者珍愛的收藏品。
而
北京奧運會一下子推出了創紀錄的五個吉祥物,讓人在愛不釋手的同時,也感嘆同時擁有是需要點“決心”和“銀子”的。五個吉祥物,給企業提供了怎樣的想象與創造空間,各行各業又將從中獲取怎樣的收益,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數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