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提前 自我退后
——金銀幣市場銷售感言
近日,讀了一本姜汝祥博士寫的書《真正de執行》。書中提出了一個執行的原則,即:“結果提前,自我退后。”
1991年,摩托羅拉公司正式決定建立由77顆低軌道衛星組成的移動通信網絡,并以在元素周期表上排列第77位的金屬“依”命名。該系統投入商業運營后,通過衛星可在地球上任何地方拔出和接收電話訊號。
當摩托羅拉公司費盡千辛萬苦,終于在1998年11月1日正式將依星系統投入使用時,命運卻開了一個大玩笑,GSM手機已經完全占領了市場。由于原先定位的客戶,早已被GSM系統吸引了過去,銥星系統無法形成穩定的客戶群,從而導致耗資達50多億美元的銥星公司虧損巨大,連借款利息都償還不起。摩托羅拉公司不得不將曾一度輝煌的銥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在回天無力的情況下,只好宣布終止銥星服務。
銥星失敗的原因,就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的失敗,即“自我提前,客戶價值退后”的結果。從摩托羅拉的失敗到諾基亞的興盛,都說明了一個基本的道理:在市場競爭的意義上,以人為本指的是以別人(消費者)為本,而不是以自己為本。
這一道理同樣適用于貴金屬紀念幣的銷售。
貴金屬紀念幣是一種產品,是一種特殊的產品。是產品就要售出去,這樣才能有銷售額,才能有利潤。以此為出發點,發行機構就特別需要具有“結果提前,自我退后”的執行原則(這里的“結果”指的是客戶所得到利益的結果),拋棄自我為中心,以客戶價值為前提,研究如何讓利客戶,讓客戶得到價值,得到合理的利益,這樣才能籠住客戶群(收藏群體及投資者),有了客戶群還怕產品售不出去,得不到利潤嗎?但結果呢?本末倒置,“自我提前,結果退后。”仍一味以自我(發行機構)為中心,只考慮自己利益,不從市場實際出發,不從客戶利益出發,比如大幅提高不切實際的零售價格,導致新品售價與市場價格較大的落差,新品發行不久就跌破發行指導價,怎能不挫傷客戶之心!這種現象極大損害了客戶(收藏群體及投資者)的利益,削弱了客戶的信心。雖下大力氣成立了直銷中心、搞起了陽光工程,但收效甚微。可見事實的力量。
金銀幣因材質價值造就的較高售價,本就非大眾所能集全。這是毋庸置疑的。想我工薪收入階層,好不容易省吃儉用、節余的千余元資金,當然要左挑右選將有限的資金用在極愛非藏之品購買上。你有如此想法,但人家不理會。你不是要購買生肖幣嗎?可以!但要看你購買其它產品的情況,未達數,先補齊,再買!先不說我輩囊中羞澀掩面而退,心中之氣郁悶難吐。單從這一搭售行為,是否給出了以下不良訊息:
其一:金銀幣非大眾品也,沒錢請你別進來。但想想也不對耶!發行機構不是一直想方設法壯大集藏隊伍嗎,有什么理由要設計門檻?回答也許是:既然你是集藏會員,你也應該為產品銷售作點貢獻呀!產品滯銷了,會員不作貢獻,誰作貢獻!但問題是,市場早就擊穿了明碼標價的售價,有誰原意睜眼吃虧。難道會員的鈔票就來得容易?會員就應該為虧損“埋單”?“虧不起難道躲不起”的話語實在是集藏愛好者及投資者自我保護的一種無奈。而這些現象的產生仍然說明“結果提前,自我退后”的執行原則未到位也。售價定的是否合理值得商榷,發行指導價與批發價之差定的是否合理值得商榷,陽光工程執行得是否到位值得商榷,發行及購買的方式值得商榷。
其二:金銀幣有積壓也,請你盡點義務。想想每一款金銀幣,我的感覺可是枚枚都是精品耶!因為每枚幣都有深厚的主題,獨到的設計,優良的鑄造技術所支撐。加之并不算大的鑄造發行量,銷售理應不成問題。誠然,因各人的喜好、鑒賞不同使得每枚幣之間有不同的銷售量,有的幣銷售供不應求,有的幣銷售強差人意。但解決這一問題應以市場調研、完善預訂,從而制定出合理的鑄造發行量來加以解決。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總量控制”的方針,而決不是靠搭售所能解決銷售的。
因此,“結果提前,自我退后”的執行原則,已成為金銀紀念幣銷售政策制定的逆耳忠言。這也許會給當前的“自我”帶來一些損失,但從長遠利益看,它符合“客戶”與“自我”兩方面的利益,符合金銀紀念幣市場的長遠發展。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1-9 19:30:02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