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金銀幣收藏市場,品種、數量十分關鍵。在數量與品種的關系上,收藏者首先期望適當減少發行品種。
近日,兩款金銀幣新品的上市引起了金銀幣收藏投資者的廣泛關注。10月21日,《2005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熊貓加字銀質紀念幣》和《2006中國丙戌(狗)年金銀紀念幣》一同亮相。據北京、上海金銀幣市場知情人士透露,這兩款新品的面世并未給金銀幣市場注入多少活力。在一些資深人士看來,近年來,金銀幣市場波瀾不驚,很大程度上在于發行數量和品種的關系如何把握尚需探討。而金銀幣發行數量、品種該怎樣才算合理,也是金銀幣收藏投資者一直談論的焦點。
數量適度有利于培育市場
就金銀幣發行量問題,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他們普遍認為,近幾年,與市場收藏投資群體相比較,金銀幣的發行量有些偏大,不過這在客觀上卻起到了培育市場的作用。發行量大了,價位相對會低一些,這樣人們花上不多的錢就能買上一枚紀念幣。
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年來,國際經濟界對中國市場的普遍看好以及國內人們購買能力的提高,使原本有“貴族收藏”之稱的金銀幣開始更多地走入尋常百姓家。目前,中國金銀幣市場的三大主體——收藏、炒作和禮品中,收藏者所占的比重呈現逐步加大的趨勢。
北京金銀幣業內人士吳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參與金銀幣收藏的人數大約在15萬人至20萬人左右。這一群體中既有一般的工薪階層,也有收入較高的白領。所以,百元左右的熊貓幣有市場需求,百萬元以上的10公斤金幣也有人收藏。而現在,大多數金幣的發行量都在幾千枚左右,銀幣的發行量在幾萬枚左右,其價格從幾百元至百萬元不等,適應了不同層次購買力人群的需要。
此外,還有專家認為,偏大的金銀幣發行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金銀幣市場的炒作行為。通常情況下,那些發行量較少的金銀幣,往往容易被莊家操控。他們追求短期效益,在市場上來回拋售金銀幣,對市場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不過,一些金銀幣投資人士也表示,目前,有些金銀幣品種如金幣1/2盎司、彩銀幣1盎司等,其發行量供過于求。從這一點看,現階段金銀幣市場的收藏群體還需進一步擴大。
品種過多可能導致欲藏不能 人們關注金銀幣發行量的同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近幾年,金銀幣發行品種過多,已成為制約金銀幣市場發展的瓶頸。
據上海金銀幣業內人士李明海介紹,自2003年金銀幣市場掀起一波行情之后,金銀幣發行品種開始逐年增加。這就意味著,即使單套金銀幣的發行量降低了,但發行總量卻上升了。這對于收藏者而言,并非是件好事。試想,如果一套金銀幣動輒10多枚,收藏者想要集齊全套,那可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盡可能求全又是中國收藏者的普遍心態。
事實上,金銀幣品種過多也曾引發收藏者眾多的討論。例如,2003年一份有關第29屆北京奧運幣的發行方案稱,我國將發行奧運題材的金銀紀念幣40枚。當時有人估算,即便不考慮10公斤金幣,要想收集全套奧運紀念金幣,至少要花費4萬多元;而要想收集全套奧運紀念銀幣則至少要花費12000余元。有專家表示,奧運紀念幣本身就是一個適宜求全的收藏專題,一枚或幾枚無法消除收藏者的饑渴。
這幾年,管理層在金銀幣題材、鑄造工藝等方面不斷創新,受到了不少收藏者的歡迎。然而金銀幣品種過多的現狀卻沒有太多改觀。所以,專家建議管理層在金銀幣發行品種上應多考慮廣大收藏者的實際需求,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收藏愿望。
交易渠道還需大力疏通
不少收藏者指出,目前,金銀幣市場交易渠道仍不暢通,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銀幣市場的擴容。長期以來,人們一般都到當地銀行代銷點購買金銀幣,而對于市場銷售的金銀幣卻“信不過”。而當人們想要出售金銀幣時,卻常常又為找不到買家而苦惱。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金幣總公司在這幾年不斷改革營銷體制,僅就今年而言,就推出了幾項重大舉措。如在北京成立直銷中心,首次批準了10家中國金幣特許零售商作為試點單位。此外,還啟動實施公布金銀幣證書號段的“陽光工程”,它們在培育收藏群體、拓寬市場交易渠道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有專家認為,目前,金銀幣收藏投資還未被大眾所認知,這一方面需要管理層加大金銀幣宣傳和推廣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金銀幣市場巨大的潛力。在當前書畫、瓷器等藝術品收藏投資逐漸興盛之時,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步入收藏投資的領域。這對于金銀幣市場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所以,眼下如何能讓金銀幣真正走進市場、走近百姓則顯得尤為重要。
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