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紙幣收藏難度最大的,無疑是第一套人民幣。有專家戲言,如果將收齊全部62枚列為吉尼斯世界記錄,那么到現在為止,恐怕沒有任何藏家敢去申報這個記錄。第一套人民幣最早發行于1948年12月1日,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距今不過短短50余年時間,但其收藏難度,如李白之《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集全第一套人民幣,也因此成為許多錢幣收藏大家一生最大的夢想。這之中的意義,有技術上的,有經濟上的,有文化上的,但更多是精神上的。
它是一份記憶的珍藏
對于年齡稍長些的藏者,或者年輕收藏愛好者們的父輩,第一套人民幣,是新中國伴隨他們生活、見證他們成長的貨幣。第一套人民幣發行于建國前后,最高面額為“伍萬圓”,最低為“壹圓”。這里的“圓”,與現在我們所認知的“元”是不同的,兩者在“量”上,有本質的區別。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幣發行。當時銀行公告,第一套人民幣“壹萬圓”,只折合第二套人民幣“壹圓”。“萬”下為“千”,“千”下為“百”。也就是說,第一套人民幣中“百”以下的面額,只能以“厘”、“毫”來計算。人民幣收兌比例的巨大變化,給他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第一套人民幣幣面上的圖案,更是這一代人所經歷的生活場景。農民扛著鋤頭下地,工人穿著廠服上班,遠處煙囪冒著滾滾濃煙(Z1-1壹圓“工人和農民”);農民牽著毛驢,毛驢背上馱著肥料,沿著工廠旁的小道,往農田去為莊稼施肥,不遠處,一列火車轟鳴而過,寧靜的田園生活,因此也多了一份“社會主義”色彩(Z1-11貳拾圓“施肥”);遠遠地過來了一群馬隊,馬隊馱著貨物,緩緩從工廠與田地間的大道上穿過。工廠煙囪吐著濃煙,田地里農民正在忙碌。工業、農業、運輸業都是一片繁榮景象(Z1-33壹佰元“運輸”)。50多年過去,重新欣賞第一套人民幣上的各種畫面,仍能感覺建國初期那種欣欣向榮的氛圍。
它是一段歷史的敘述
第一套人民幣券面面額,共分為12種,依序為“壹圓”、“伍圓”、“拾圓”、“貳拾圓”、“伍拾圓”、“壹佰元”、“貳佰圓”、“伍佰圓”、“壹仟圓”、“伍仟圓”、“壹萬圓”、“伍萬圓”。在全部5套人民幣中,它是券面種類最多的一套。其中最先推出的,是“拾圓”、“貳拾圓”和“伍拾圓”。“壹仟圓”、“伍仟圓”、“壹萬圓”多在1950年發行,而面額最大的“伍萬圓”,則是1953年推出的。而此時,面額最小的“壹圓”,已基本退出流通市場。第一套人民幣券面面額的變化,是新中國經濟秩序逐步穩定的真實記錄。
第一套人民幣的印制,分別有七種技術,既有石印、膠印,又有凸印、凹印,還有凸凹合印、凸膠合印,到后期,多以膠凹套印為主。第一套人民幣紙張、油墨等原料質量也參差不齊,有專用印鈔紙,有特別棉纖維紙,也有普通道林紙。由于發行時間跨度過大,第一套人民幣整體設計風格也雜亂無章,有人物,有風景,有工廠,有農村,還有牧區。其中Z1-54伍仟圓“蒙古包”、Z1-60壹萬圓“駱駝隊”等,背面還印有蒙文、維吾爾文“中國人民銀行”字樣。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成立,南漢宸出任總經理。第一套人民幣也于當天發行。“中國人民銀行”六字,由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題寫。統一發行第一套人民幣,為建國初期社會主義經濟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
它是一個收藏的經典
全部62個品種組成的第一套人民幣大全套,在收藏市場能值什么價?因為品相差異,無法精確計算。據資料,拍賣市場曾經有228萬的成交紀錄。如果62個成員能夠全部聚齊,如果62枚品相均能9.5品以上,只要出現,相信這個成交紀錄還會被刷新。
第一套人民幣62個品種中,能擠入“貴族”圈的共有12枚,分別為伍圓“水牛圖”,貳拾圓“打場圖”,伍佰圓的“瞻德城”,壹仟圓的“牧馬圖”、“帆船圖”,伍仟圓的“牧羊圖”、“蒙古包”、“渭河橋”,壹萬圓的“駱駝隊”、“牧馬圖”,伍萬圓的“新華門”、“收割機”。其中Z1-59壹萬圓“牧馬”、Z1-54伍仟圓“蒙古包”、Z1-45伍佰圓“瞻德城”、Z1-60壹萬圓“駱駝隊”為收藏難度達到五星級以上的瓶頸品種,因此被業內人士譽為“絕品四珍”,估計全品價格在55萬左右。
近期第一套人民幣在市場走強,據2005年“紅太陽迎春拍賣會——郵幣卡專場”數據,兩枚連號Z1-55伍仟圓“牧羊圖”,5000元起拍,經過多番競價,最終以12萬元落槌;Z1-56伍仟圓“渭河橋”,也從1萬元拍到8.5萬元;而Z1-61伍萬圓的“新華門”,最終成交價也落槌在26萬元上。按這個比例,“絕品四珍”如果能在拍賣會上露臉,肯定會是百萬以上的天價。
第一套人民幣是珍貴記憶,是歷史資料,是收藏經典。它需要系上黃絲帶,裝進心中,永遠珍藏。
![](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5-9/200591513251829015.jpg)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0-2 19:40:09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