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金銀幣,注定要成為人類的普通硬通貨。”有人說:“金銀幣注定要成為人類的普通審美物。”這些贊美之詞不僅是贊美金銀幣材質的高貴,而且是贊美它獨特的取材,精美的制作使其永遠閃耀著金銀的光彩,具有永恒的欣賞價值。
黃金、白銀因價高、質堅、美觀、不易銹蝕的特性,很早就被人類用來制作貴重的器物,因其價值相對穩定,可任意分割,適于交換、收藏和轉讓,所以很早就被古人作為流通貨幣,金銀是全球流通的硬通貨為世人所認同,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些參戰國的飛行員身上就藏有一兩枚金幣,作為戰機一旦發生不測時飛行員求救時的應急之物。在中國,商家間用金銀作為支付的手段由來已久,且“藏金納銀”一直在我國民間較為流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只有少數國家仍有少量金銀幣在流通,按照國際慣例現代金銀紀念幣雖然仍為國家法定貨幣,但已經不再參與直接流通,它只作為一種特殊的收藏品。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金銀幣均由中央銀行、財政部或造幣機構發行,發行程序嚴格,對所發行金銀紀念幣的重量、直徑、成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我國的金銀紀念幣由中國人民銀行限量發行,并且必須要具備明確的主題、面額、圖案、材質、式樣、規格、發行數量和時間、配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簽署的鑒定證書,以確保質量標準和發行量與鑄造量的一致。金銀幣涉及重大政治歷史題材的項目則必須報黨中央、國務院審批。
由于目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鑄造的金銀幣已不再流通,而演變成收藏幣和投資幣,因此它的原價值與面額上所標值是分離的,比如:我國在早期發行的一盎司金幣(一盎司約為31.1035克)、一盎司銀幣上所標的面值分別是100元、10元人民幣;近年來,我國根據國際金價調整了相關幣種的面值如:2000年我國發行的1/10盎司“千年紀念”金幣(售價約合人民幣220元),但它的面額僅為人民幣10元,由此可以看出:金銀紀念幣的售價與所標面額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購買者是不會拿金銀幣按照所標面額在市場上流通的,但是也有特例,據說在一次博覽會上,一位外行的售幣者按照面額銷售金銀幣,很快便被搶購一空,當出售者發現所犯錯誤時追悔莫及。
我國從1987年發行第一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幣,至今已設計、鑄造了包括:大熊貓及珍稀動物題材系列、中國及世界杰出人物題材系列、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題材系列、中國古代科技發明題材系列、中國傳統題材系列、中國佛教藝術及民族吉祥題材系列、體育運動題材系列10大系列,近1500多種金銀紀念幣。早期發行的金銀幣基本向境外發行,為國家換取外匯,國內居民很難購買到。
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以其豐富的題材、新穎的設計、精良的鑄造而成為藏品中的精品,在錢幣收藏中素有“貴族收藏”之說,這不僅是因為它的價格昂貴、品種繁多,而且因為限量發行較為稀缺,到目前為止我國錢幣收藏者中尚無一位收藏齊全現代金銀幣。 吳璇董 斌卿
來源:五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