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的故事,在《無門關》里是這樣記載的:
世尊昔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惟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摩訶迦葉。
拈花是因,微笑是果!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景”。要空才能容納萬有,亦必需要靜才能靜中寓動。空與靜才是宇宙的根源。
空方、多方,任何博弈都有一個相對立的對手,你的對手是誰?其實是你自己,你自己的倉位。多方一直覺得自己的對手是空方,誰是空方?其實你自己,你才是真正的空頭,只有手有倉位的人才是真正有權力做空的人;尤其是有了相當帳面利潤的那一部分有倉位持有人。
空方也一樣,手頭有錢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做多的人。
但在現實中卻經常形成對真相的變形,空倉的人一直被認為空頭;他們也一直在進行著看似很空的舉動------那就是不經意間喊賣,其實他根本沒資格賣與喊賣。同樣所謂多頭也一樣,手里滿倉卻不斷的用“賣拐”里的語調喊著“買了、買了........”,其實是想誰買,當然是想手有錢的人!盡管陣營是錯位的,但卻實實在在的進行著各自的博弈攻擊。
巴菲特在04年致股東信中提到“過去35年來,美國企業創造出優異的成績單,按理說投資人也應該跟著獲得豐厚的回報,只要大家以分散且低成本的方式搭順風車即可,事實上指數型基金同樣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但為什么實際上大多數投資人的績效卻慘不忍睹呢?”
巴菲特的回答是“我認為這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交易成本太高,投資人的進出往往過于頻繁,或者是花太多費用在投資管理之上,第二、投資決策往往基于小道消息而非理性量化的企業評價,第三,潛嘗輒止的方法加上錯誤的介入時點,如在多頭上漲多時的高點才介入,或是經歷一陣子的盤底走勢后低檔退出,投資人必須謹記,過度興奮與過高的交易成本是其大敵,而如果大家一定要投資股票,我認為正確的心態應該是當別人貪婪時要感到害怕,當別人害怕時要感到貪婪。”
心性本虛空,空是萬物之母,道家說無生有,有生天下,天下無奇不有,怎樣的有,需要人對空的領悟。《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每一個立志獻身投資事業的人都是一個孤獨的攀登者,沒人能夠幫得了你,只有你自己!無數的人在岸邊空忙,達到彼岸者只能是少數。
古龍說“流星的光芒雖短促,但天上還有什么星能比它更燦爛,輝煌。當流星出現的時候,就算是永恒不變的星座,也奪不去它的光。蝴蝶的生命是脆弱的,甚至比鮮艷的花還脆弱。可是它永遠是活在春天里。它美麗,它自由,它飛翔。它的生命雖短促卻芬芳。只有劍,才比較接近永恒。”投機客更像個劍客,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乃最高境界。一個劍客的光芒與生命,往往就在他手里握著的劍上,但劍若也有情,它的光芒是否也就會變得和流星一樣短促。情緒在投機操作是個反面因素!
最欲得到時,他多半會失望的,在投機中一個害怕失去機會的人,就會錯過機會,人性往往這樣,太專注于害怕失去機會,就會忽略或不清楚自己需要怎樣的機會,這時他處于期待狀態中,而不是思考狀態,故不知道不明了或忘記了自己等待的是怎樣的機會,沒有使自己處于一種局外觀狀態,會淪為空忙,常言道急功近欲速不達。一位真正的投機者應該知道按照自己的想法判斷來采取行動,而不是按照期待采取行動,這就是利文斯頓所言的投機者的勇氣與意志。這個世界任何一種人的技能的最高狀態都是一種處于局外的超然的心境,所謂目無全牛,就是見的是理而不是色,所以能“以神遇不以目視,官知止神欲行。”這就是技進于道被人欣賞的緣故。交易者的致命錯誤,不是在初學時而是在老手時候發生,這就是為什么新手喜歡研究技巧,成手更重于心態的緣故。
交易者要修心,這個不是一句空話,你的手段與你的態度應該是兩者齊頭并進,不可割裂開看,一個心態再好的司機,如果駕駛技術不過關,上馬路都要出問題的。手段與心態就象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招式與內力是分布對應的統一體。做事追求意義,不追求于成功,有人早晚會理解這個問題,有人可能永遠理解不了,就象作投機信守原則理性,不迷失于金錢的輸贏。!
最后祝各位中秋快樂,記住投資不是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