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資格認證制度是培育合格金融理財師的根本保證
吳曉靈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非常高興出席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加入國際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的簽字儀式。
早在2000年,中國人民銀行就開始了銀行業從業資格問題的研究,但由于監管體制變動,這一工作進展不大。 2004年9月,在由劉鴻儒教授牽頭的金融界各位人士的支持和努力之下,在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之下成立了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今天,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正式加入國際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成為其中的會員,獲得國際組織的認可和授權,這將會促進中國銀行業從業資格認證工作的推行。對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賀!
下面,我想談一談金融理財資格認證制度對我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一、從業資格認證制度是提高金融從業人員執業水平的制度性建設
經過20多年的經濟發展,中國居民個人財富不斷積累,中等收入家庭和個人數量大幅增加。今年7月末居民儲蓄存款已達13.37萬億元,國債余額達到了2.5萬億元;6月末股票市場投資者開戶數已達7274萬戶,其中大多數是個人投資者;共有證券投資基金191只,基金凈資產規模為4261億元。財富增加和金融產品豐富的同時,面對個人和家庭的理財服務呈現不斷增長的需求。國內的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已經著手推廣個人金融理財服務。理財服務具有綜合性強、專業素質要求高、直接涉及公眾利益的特點。綜合性和專業性強的特點,要求理財師具有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稅收等全面的經濟金融知識和實際經驗;又由于它直接涉及公眾或個人的利益,需要通過監管當局的管理和行業自律,加強對理財師的道德規范。例如,理財師的個人利益與客戶利益之間產生沖突時,可能會影響他公平客觀地提供金融理財服務,這就需要加強對職業道德的外部約束。
我們應該通過制定統一的金融理財資格認證標準,樹立執業水平的標尺,規范理財師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通過水平測試和水平的認可促進理財師提高專業水平,并通過行業自律等手段加強職業道德操守,從而獲得社會和公眾的認可與信任。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跨國經濟活動日益增加、國際金融活動聯系日趨緊密、來自國外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增大,我們迫切需要按照國際標準建立資格認證制度,以適應全球化和國際化的趨勢。建立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并加入金融理財國際組織是我們以國際標準要求自己所邁出的重要的一步。我們希望金融理財資格認證制度的引進能進一步推動中國銀行業從業資格制度的發展,不斷促進金融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從業資格認證制度是一項持續教育制度
金融業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行業。金融知識日新月異,需要金融從業人員通過獲得持續的職業教育來保持專業水平。從國際上來看,各類執業資格的取得都要求有相應的職業教育制度來保證。通過考試獲取從業資格僅是對一個從業人員任職水平的初步認定,要保持和提高執業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持續不斷的再教育,因而每年堅持一定學時的培訓是更為重要的,這樣才能保證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執業水平。
在國際化和全球化的同時,制定金融理財資格認證制度還需要適應本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現狀,在基本原則一致的情況下結合本國的特點,將本土化寓于國際化之中。所使用的培訓教材既要介紹國際上金融業務發展情況,更要聯系中國的實際,針對中國的金融市場安排相關知識內容。金融理財師培訓所具有的職業教育的特點,要求培訓教師應具有相應的實踐工作經驗。在教學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不脫離實際工作經驗,又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論知識。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理財培訓教材要不斷更新,培訓教師也要不斷地用實踐經驗充實教學內容。金融業要培養一支既能實踐也能教學的師資隊伍。
作為一項持續教育制度,從業資格認證制度對于培養相關專業人才,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素質,促進金融業務的理論升華和業務操作的規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從業資格認證制度是一項以行業自律為主的制度
中國金融業目前已經建立了多項資格認證制度。例如,證券業建立了證券、期貨、基金從業人員資格制度、證券保薦代表人資格制度,保險業建立了保險公估、經紀、代理從業人員資格制度等等。從國際范圍來看,只有少數的資格認證制度是由監管當局強制制定的,而多數是由行業協會建立的執業認證標準,目的是通過行業自律的治理方式,形成對執業資格一系列的共同制度約定,提高行業信譽和從業人員專業水平,實現行業自我管理。金融理財師便是其中的一種。
從各國情況來看,金融理財正在成為一個新興的行業,且一般采用行業自律或者政府管理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是非政府、非營利的行業自律組織,其下屬的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應當擔負起建立資格標準、認證專業人才、規范職業道德、維護行業秩序等等職責。金融理財服務涉及多個金融行業,因而建議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加強協調,共同加強對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的指導。金融理財直接涉及到廣大公眾的切身利益,如果在以行業自律為主的同時,由監管當局和中國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共同制定行業準入標準,引入監管機構的監督和管理,會更有利于保障金融理財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四、從業資格認證制度應實行考、培分開的市場化運作方式
中國是一個大國,金融理財剛剛起步,在CFP引進、本土化、推廣、教材的組織編寫、教師的培養和金融理財師體系的創立初期,為了少走彎路,積累經驗,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將標準的制定、考試和培訓集中管理是必要的。國際上資格認證制度的考試和培訓有多種模式。但是,由于中國幅員廣大,隨著金融理財師培養的擴大,我認為實行考評公開,培訓市場適度競爭是比較好的選擇。考、培分開目的是保證資格考試的公正性和從業標準的獨立性。但是,也并不是說所有的機構或者學校都能開展金融理財培訓。從保證教學質量、對學員負責、對公眾負責的角度出發,必須是經過考察、確實有較高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的教育機構才能從事培訓工作。要培養兼具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理財人才,標準委員會必須肩負起這方面的管理職責,按照公平和公開的原則,嚴格選擇和授權有資格的教育機構,并對這些機構定期檢查和評估,使教學質量得到持續的保證,形成既有管理、又有競爭的局面,這樣才有利于金融理財服務業的發展,才有利于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
五、正確認識金融理財師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持有國際金融理財師執照的已經達到9萬人,而在中國,理財師的培養才剛剛起步。許多人對于理財師職業的認識還很模糊,甚至把他等同于產品營銷人員,這是不對的。一個合格的理財師需要通過為客戶提供合理的理財規劃服務,在市場中建立起“道德、誠信”的品牌,通過為客戶服務來提升對社會的貢獻力。同時我們要宣傳“有償服務”的理念,改變“主意不值錢”的錯誤觀念。要特別處理好理財規劃與自身業務擴展的關系,在機構內部由不同部門為客戶做規劃和為客戶做投資,為客戶做規劃要真正實行獨立運行,一切為客戶利益著想,這樣才能從本質上解決理財師和客戶之間的利益沖突問題。我們希望通過嚴格的制度約束與行業自律,培養大量合格的金融理財從業人員,促進金融市場健康活躍地發展。
謝謝大家!
(本文系吳曉靈副行長于8月23日在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加入國際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簽字儀式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