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金銀紀念幣》遭到市場冷遇,標志著市場炒新已經成為過去,分支機構及特約經銷商新品利潤將逐步下降,‘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時代’也已經成為過去。”(上海金幣),您怎樣看待目前新品屢屢跌破市場零售指導價這一現象?您認為炒新已經成為過去了嗎?歡迎您參與今晚的討論。
========================
[color=#DC143C]4月13日:炒新已成過去時[/color]
[flash=500,350]http://www.freewebs.com/eshu188/rili.swf[/flash]
========================
馬路天使說:
2004年流通紀念幣年冊已經正式上柜銷售!中國集幣在線近日將開始陸續郵寄給前期付款預定的朋友們:每冊價格為65元,包括郵寄費、手續費和包裝費等!目前,我們中國集幣在線尚有少量余額,如有需要者,請盡快與我們接洽,搶購熱線:13331063885,13501292927,聯系人:殷敏
[img]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5-4/2005413191348663.jpg[/img]
[img]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5-4/200541319158819.jpg[/img]
[img]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5-4/2005413191616376.jpg[/img]
========================
zgzjqtyjm說:
郵票到夕陽了還嚷嚷要炒新, 郵票也只有炒新成每年來一小波行情, 這一旦形成, 難以改變, 新品都發行不好, 老品能行不.
新品都不行了, 說明中國金銀幣確實有問題存在迫切需要解決. 但行情如果再起來, 還是需要新品種帶動人氣.
晨芳居士說:
炒新是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但如果炒了就扔,那就會適得其反了。
獨行客說:
為什么炒新?因為資金面緊張,有限的資金只能局限在局部掏江湖.
Augustus_Caecar 說: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討論“拒絕炒新”是一種絕對的烏托邦思維,純屬自己安慰自己、自個騙自個。不信的話,誰可以舉出反例?一個反例就行。
晨芳居士說:
那就以流通紀念幣的建行為例好了。呵呵
========================
xwczj說:
炒新已經成為過去是好事,早就該如此了!
二寶說:
金銀幣(郵票)如果沒有新的帶頭,老的就沒有空間!要漲,也得新的先漲!
個人觀點!
xwczj說:
我覺得應該反過來才正確。
老牛說:
同意.沒有老品帶頭,往往是短命行情,不會持續多久.
晨芳居士說:
不炒新,市場的機會要比現在大
zgzjqtyjm說:
這些東西都是沒法講清楚的東東.
凡正是閑聊.呵呵呵!
晨芳居士說:
我認為還是老品漲起來有后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