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著作權屬作者、《金幣資訊》報及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 ,如需引用,請務必署名,并注明摘自中國集幣在線及《金幣資訊》,謝謝!
作者:張健初
2005幣市最起碼沒有明亮的春天,時節已經逼近清明了,市場卻依舊半睡不醒沉迷在冬眠狀態中。加上“德國世界杯足球賽”高臺跳水,本來就寥寥的人氣,更時有時無,淡淡的,讓人有一種恍惚。唯一對市場有刺激作用的,是2005中國金幣工作會議,尤其是行長助理胡曉煉的講話,讓參與各方從低迷狀態中,又看到了春的希望。
不少媒體在摘要胡曉煉講話時,用的標題都是《金幣公司要迎接挑戰在市場競爭中求發展》。如何應對挑戰?如何謀求發展?胡曉煉建議金幣公司,“既要考慮集藏者的需要,也要考慮投資人的利益,要把滿足投資人需求放在重要位置,要為投資者創造一定的條件。”如何落實?胡曉煉從“加強市場調查”、“科學合理定價”、“構建銷售平臺”等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而這三點,恰恰就是幣市走向規范走向發展的關鍵所在。
“以市場為中心深入調查,科學立項”,類似提法,以前也出現過,但此次強調了一個中心,提出了一個方法。其中心,就是“市場”,其方法,就是“科學”。以市場為中心,當然不單一指賣方市場,也包括目前萎靡不振的買方市場,而后者地位更加突出。科學立項,是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制訂應對市場各種變化的政策措施,目的自然是促進市場向良性的健康的方向發展。“科學”二字,重的是客觀,是實事求是,不是片面的主觀的長官意識的行事。應該說,這與前期金銀幣政策有質的區別。金銀幣收藏是文化行為,但同時也是經濟行為。隨社會發展,其中投資成份越來越大。發售方與收藏者投資者,不是簡單的“賣”與“買”對立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相互支持相互發展的依賴關系。“科學立項”,就是對這種關系的一種再調整,再磨合。
“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這是2005中國金幣工作會議的一大突破。前期金銀幣市場,收藏者包括投資者都處在被動接受狀態,雖然也對金銀幣價格定位有過質疑,但最終都不了了之。其實金有金價,銀有銀價,任何產品,只要批量生產出來的,就有完整的計價規律,包括材料成本、制作成本、宣傳成本、發行成本,等等,如果過于離譜,短期內可能會獲利豐厚,但時間長了,參與者得不到實際利益,自然就敬而遠之,從而最終毀壞甚至葬送這個市場。目前金銀幣市場不溫不火,實際已經走到了類似邊緣,如果再不采取積極的補救措施,其后果不堪設想。“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的提出和落實,應該說是金銀幣市場發展的另一個重大轉機。
當然,胡曉煉講話中,最具積極意義的,還是“在構建直銷、分銷、代銷有機結合的金銀幣營銷管理體制、積極探索網上銷售和會員郵購銷售方式的同時,在產品銷售中研究引入市場機制”。目前收藏者投資者介入金銀幣,多是通過二級市場,這與郵票、股票市場有本質的區別。由于缺少擁有“原始價”的愉悅,收藏者骨鯁在喉,始終有不吐不快之感。而二級市場的貨源,又始終說不清道不明,其中相當一部分,甚至還是從國外倒流回國內的。這就形成了一個怪圈,本來一票可以直達終點的簡單之事,卻三番五次倒車,豆腐盤成了肉價錢。金銀幣收藏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可預期的增值,在這層層盤剝之中,全進了中間商的腰包。收藏者投資者無法從中獲利,怎能激發出介入熱情?而沒有買方支撐,這市場又如何能做大做活?
科學的合理的才是發展的,這是振興金銀幣市場的硬道理。胡曉煉講話再三強調“科學”與“合理”,這本身也是一種務實作風。相信隨2005中國金幣工作會議精神逐步落實,金銀幣市場會有一個大的改觀。
[upload=gif]UploadFile/2005-4/20054823353539.gif[/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5-4/20054823417305.jpg[/upload]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4-8 23:04:22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