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著作權屬作者、《金幣資訊》編輯部和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如需引用,請務必署名,并注目摘自《金幣資訊》和“中國集幣在線”!謝謝合作!
作者:仙人掌
2004國內汽車行業最大的新聞,就是以“奧拓”為代表的國產汽車,也開始實施“召回”制度。汽車召回制度始于20世紀60年代,我國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于去年“3·15”消費者日發布,10月1日正式實行。這也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一項重大舉措。要說大,沒有比汽車更大的消費品了,但汽車生產廠家能不嫌其煩,最終做到維護消費者權益,那么其它行業還有什么推托之詞?
又到“3·15”消費者日,在金銀幣市場,“維護消費者權益”再度成為熱門話題。狹義上,金銀幣銷售對象是收藏者,但從雙方買賣關系看,更大程度是消費者。既然是“消費”,金銀幣售前、售中、售后都存在如何服務消費者的諸多問題,決不能一賣了之。但現階段金銀幣仍是大一統獨霸天下的銷售局面,尤其是售后服務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問題。
目前參與各方對金銀幣售后服務抱怨最大的,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其一,金銀幣本身的質量問題。雖然市場冠以金銀幣為收藏品,但從其制作過程看,首先還是工藝品。工藝品在制作過程中,因技術或其它原因導致瑕疵,十分正常,也無可厚非。目前收藏者反映比較大的,金幣主要是幣面出現淺色紅斑,銀幣為幣面發藍和微弱黑斑現象,紀念幣(黃銅合金)是不同程度的氧化,等等。問題是,生有類似瑕疵的金銀幣流向市場并經反映后,應有相應的“三包”措施。但到目前為止,發售方從未采取過積極的補救方法。對于金銀幣瑕疵殘品,一般消費者(收藏)肉眼可以識別,因此多敬而遠之。但對于批量進零散出的經營者,一旦發現瑕疵殘品,求助無門,就不得不自想辦法補救。對于類似瑕疵,最常規的措施,是用防火打火機火“燎”的方法。這種打火機發出的是藍色火焰,對金銀幣本身基本沒有傷害,火燎之后,有一定效果。但時間一長,類似瑕疵仍舊會重新復原。
其二,金銀幣外包裝上的質量問題。金銀幣外包裝雖然與金銀幣是兩個主體,但由于是金銀幣的延伸物,消費者又作為一個主體,付出比金銀幣本身更高的價格購買(收藏),因而它的外觀質量,同樣也被消費者看重。金銀幣外包裝常見的質量問題包括:有機玻璃外包裝上出現淺裂紋,木制外包裝上出現不同程度的落漆、磨損,塑料外包裝上出現深壓痕、破損,等等。類似質量問題,大多是運輸過程中野蠻裝卸導致,責任不在生產廠家,而外包裝的破損,又不影響金銀幣本身質量,因而更不為發售方重視。但對于經營者,遇到類似外包裝上殘次,就如吃到一顆霉花生,吐, 吐不出來,咽,咽又不下去。只好降低售價,另外再陪一臉笑向外推銷。對于消費者(收藏),即便便宜兩個錢買了回去,日子久了,也越看越不舒服,肚子里怨氣會越積越多。本是以收藏怡情養性,不料卻“藏”出一肚子壞心情。
目前國內金銀幣生產廠家,主要為上海造幣廠、沈陽造幣廠和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國外多由瑞士PAMP S.A.公司生產。金銀幣總經銷為中國金幣總公司。金銀幣生產廠家到消費者(收藏),經有中國金幣總公司、分銷機構以及其它經營商。從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中國金幣總公司一手托兩家,不能簡簡單單只是一個二傳手。許多經營者建議,在這之中,應該由具有一定權威的中國金幣總公司出面,抽調三個造幣廠的技術力量,設立金銀幣售后服務中心。此舉積極意義有二:一方面能主動協調因產品質量而引發的各種糾紛,另一方面,也能及時發現金銀幣質量問題,并以此入手,加強金銀幣制作工藝的提高。不少經營者認為,類似機構的設立,不僅解決了金銀幣質量問題,也解決經營者的后顧之憂,最重要的一點,還打開了更大的銷售市場。
目前金銀幣市場是一個相對虛弱的市場,雖然場面還可以,但中低收入的收藏群體,還始終在場外觀望。要吸引他們進場,減少銷售中間環節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提高銷售的服務水平。如果對金銀幣瑕疵殘品聽之任之,這市場能有發展?如果按經營者所言,多一點人性關懷,就能贏得更大的銷售市場,那么最終受益者,還是中國金幣總公司。既如此,往前走得遠一些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