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秦大軍
2008年8月8日19時59分,臺北縣縣民廣場上,隨著三個大型屏幕上出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擊缶”方式倒計時的畫面時,人們不由自主地也一同大聲讀起秒來。當時鐘劃過8時整,熱烈的歡呼聲瞬間響起。
天涯共此時。這一夜,喜悅跨越海峽,歡呼在海峽間傳遞,兩岸中國人共享著中華民族百年夢圓的榮耀。
8日一早,記者發現,北京奧運會即將開幕的報道赫然登上一些臺灣報紙的頭版頭條。《聯合報》的標題是“準備好了!北京奧運今晚揭幕”,《中國時報》的標題是“京奧,今壯麗開場”。打開電視,北京奧運的相關新聞也在各新聞頻道不斷滾動播出,全天的報道重點自然是猜測晚間開幕式的種種懸念。
記者了解到,“聯合報系”此次赴京的采訪團包括10名記者,《聯合報》從7月29日起每天推出2個整版的《北京奧運專刊》。“中時集團”的赴京采訪團包括《中國時報》的10名記者,以及“中天”、“中視”的逾20名電視報道人員。從8月8日起,《中國時報》則每天增加4個整版的奧運專版。
8日晚,臺灣的“臺視”、“中視”、“華視”和“民視”4個無線電視臺分別在主頻道或數字頻道全程實況轉播奧運會開幕式。
奧運會期間,4臺將合作轉播,主頻道平均每天有10小時的賽事轉播,數字頻道則是24小時全天轉播。4臺此次共投入轉播經費2.6億元新臺幣,比雅典奧運會增加了19%。
為滿足節目需要,TVBS電視臺將有4組記者在京采訪報道。7月25日起,該臺已推出“奧運金牌,北京爭鋒”專題報道,每天分上午、中午和晚間三個時段播出。
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充分體現了臺灣社會對北京奧運會的熱烈反應。
臺北的謝先生幾天前就啟程赴北京觀看奧運會。他在出發前對記者說:“能夠到現場去見證這一民族盛事,實在太讓我感到興奮和驕傲了,這將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一段經歷。”
家在金門的陳清寶將在15日前后去北京觀看奧運會。他托朋友買到了23日田徑比賽的門票。“雖然沒買到更多比賽的門票,但我想一定要去,因為這是中國百年來的盛事,我一定要去近距離地感受和見證。”他說。
臺灣的觀光業者也推出了北京奧運主題旅游方案。在一家旅行社為將赴京觀看棒球比賽的旅游團成員舉辦的行前說明會上,兩位剛從海外留學歸來的年輕女孩對記者說,這次的費用比她們過去到北京旅行要高一些,“但這次是去看北京奧運會,當然值得”。
“京奧熱”在臺灣不斷加溫,熱的不只是那些能夠親臨現場感受北京奧運會盛況的民眾,無法去北京的臺灣同胞也對北京奧運會充滿了熱情。
臺北的出租車司機余先生和周先生都對記者說,8日晚上,他們不會出車,會守在電視機前觀看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
“兩岸都是中國人嘛,我們當然也為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感到驕傲。我對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充滿期待,相信一定會讓全世界都感到震撼!”余先生說。
“聽說臺灣的電視臺這次對北京奧運會的賽況轉播會比以前多很多,所以,這段日子我要減少工作時間,在家里看奧運比賽。”周先生年輕時是專業的橄欖球運動員,他對記者說:“在北京奧運會上,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兩岸的運動員一定能在北京取得比往屆奧運會更好的成績。”
這一夜,北京不眠,臺北不眠,那灣淺淺的海峽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