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收藏與投資奧運紀念品的熱潮,隨著奧運會的結束,奧運紀念品的走勢如何,成為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奧運紀念品的收藏是繼續保持一定的熱度還是迅速降溫呢?
奧運收藏從申奧成功開始已持續7年
據不完全統計,有關部門開發的北京奧運會紀念品的種類超過了6000種,品種涵蓋了郵票、貴金屬紀念幣、流通紀念幣、紀念鈔、紀念章、紀念牌、金銀條、海報、電話卡等方面,可以充分滿足社會各界人士對于北京奧運會紀念品的廣泛需求。
2001年7月13日,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當日,中國郵政發行了“申奧成功”郵票,當即就成為郵票市場上的熱門品種;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申奧成功”銀幣,同樣受到了收藏者與投資者的喜愛,北京奧運會題材的紀念品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
此后,中國金幣總公司在2003年8月3日北京奧運會會徽公布的次日推出了“會徽”金銀紀念章,零售價格為690元,這乃是第一套非國家行為的專門為北京奧運會推出的第一套金銀紀念章;正因為此,該金銀紀念章頓時成為市場的熱門品種,其價格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就攀升到了3000元,奧運題材紀念品的價值初露鋒芒;與此同時,“申奧成功”銀幣也陸續成為資金暗中吸納的對象。但是,客觀地講,當時在社會上并未掀起收藏與投資北京奧運會紀念品的熱潮。
從2005年第四季度北京奧組委公布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之始,一系列的北京奧運會紀念品開始源源不斷地進入市場,由于中國郵政發行的北京奧運會系列郵票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系列貴金屬紀念幣、流通紀念幣以及紀念鈔等品種屬于典型的國家行為,因而在眾多紀念品種中最具代表性,并且一直成為郵幣卡市場上的主導品種;而由中國集郵總公司、中國金幣總公司、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等國家級專業企業推出的郵品、金銀紀念章、金銀紀念盤、金銀磚(條)以及在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店銷售的紀念品則成為禮品消費市場上的領頭羊。
盲目購買行為是收藏大忌
從收藏與投資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收藏者還是投資者在選擇北京奧運會紀念品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它的權威性,而郵票、貴金屬紀念幣、流通紀念幣、紀念鈔等紀念品無疑最具權威性,其收藏與投資價值自然相對較高,如果能夠在第一時間以第一價格購買到,就等于搶占了先機,從而確保了它的基本價值不打折扣。
而許多收藏者與投資者在選擇紀念品的時候,卻往往忽視紀念品出自何方,他們的眼球已被媒體的大肆渲染所吸引,無法認識清楚這些紀念品的真實價值究竟如何,盲目性的購買行為隨處可見,盲目性又是收藏的大忌,由此造成損失的例子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收藏品的權威性越高就意味著它的變現性越強,而這一點對于投資者來說又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不能隨時變現的收藏品就意味著風險的高度凝聚,市場一旦出現風云突變,投資者所面臨的風險是可想而知的。對于北京奧運會紀念品更是如此,因為它在特定時間所具有的時間價值就將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