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北京2008年奧運會(第三組)金銀幣是項奧林匹克運動,那它一定是競爭力最激烈的400米接力長跑。2006年9月問世的第一棒,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欣喜;2007年6月推出的第二棒,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激動;戊子鼠年初春,披著3月明媚的陽光,夾著3月和煦的暖風,北京2008年奧運會(第三組)金銀幣這第三棒,又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癡迷,無盡的陶醉。從第一棒到第三棒,北京2008年奧運會金銀幣,無論是它的文化內涵,還是它的經濟價值,都體現了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品質。
我們說的“接力”,是指這組金銀幣的文化。這個文化,源于它的創意,源于它的設計,源于它的制作。奧林匹克是世界性的大主題,落于中國本土,浸潤東方文化,就必須帶有它博大與神秘的色彩。如何表現這種色彩,對于北京2008年奧運會(第三組)金銀幣的籌劃者,是智慧的極限挑戰。從問世的第3組金銀幣來看,其構思是整體一致的,其設計是延續有序的,其表達是執著強烈的,應該是一個成功的完美的謀劃。它的成功,就是在金銀幣尺幅平臺之上,以中國特有的民族形式,強化了現代奧林匹克這個大主題。仔細欣賞北京2008年奧運會金銀幣的前后3組,就會發現,設計者在創作過程之中,始終把握著一條主線,就是刻意突出人和動物筋肉效能的“力”字。而這個“力”,又以傳統的東方體育文化為核心。中國傳統之“力”,不單純是一種技擊技能,而是一個復雜的、不斷融合的、發展的有機體。離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華體育也就無“體”無“育”。這也恰恰是中國傳統體育與外國各類技擊形式的區別所在。我們看“摔跤”,看“踘蹴”,看“游泳”,看“舉重”,其氣勢,其神韻,萬變不離其宗,最終又通通歸于粗獷的強捍的“力”字上來。對于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意義不僅僅在于運動本身,在它身上,還承載有先祖更多強身保國的遠大理想。而這些遠古理念,與現代奧林匹克精神,是一種傳承式的不謀而合。對于設計者,沒有一定的專業水平,沒有一定的創新理念,沒有一定的超前眼光,是很做難達到這一點的。實事求是的說,北京2008年奧運會(第三組)金銀幣的創意、設計、制作,是中國金銀幣發行的一個光輝典范。
我們說的“飛越”,是指這組金銀幣的價值,這個價值,通過市場需求的變化和市場價格的變化來體現。需求推動價格,反過來,價格又帶動需求,而市場需求的大小,其根本,在于金銀幣的文化內涵,在于集藏大眾對這種文化內涵的認可度。有可能高,也有可能低。而這種高低,又是相對于同類品種而言的。從市場反潰的信息看,以“北京奧運”為主題的金銀幣章,林林總總,不下數百款,但像北京2008年奧運會金銀幣這樣,得到專家和大眾一致認可的,不多。還是以場采集的數據說話:3月中旬,北京2008年奧運會(第一組)金銀幣,集藏市場上的喊價為22000元(大盒);北京2008年奧運會(第二組)金銀幣,市場喊價則為17000元(大盒)。前者從2006年9月推出到現在,不過1年半的時間,但市場價已在發行價8316元的基礎上,上漲了近165%。北京2008年奧運會(第二組)金銀幣發行價為8460元,面世半年,溢幅也超過了100%。民間有句老話,叫“酒香不怕巷子深”。 北京2008年奧運會(第一組)金銀幣,恐怕就是深藏于老巷的那缸老酒,它以它淳厚的文化韻味,綿長的歷史感覺,讓所有的集藏者,為之心動,為之情動,為之手動。北京2008年奧運會(第三組)金銀幣又恰如其時,幾乎與北京奧運圣火點燃同步發行,伴隨著越來越強烈的北京奧運步伐和心跳,它的靚麗身姿,也引來更多關注的目光。還是那句話,需求是價格的杠桿,當更多的集藏者鐘情于它時,它的價格能不向上飛越?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1.301oz.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1.302oz.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1oz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