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幣王之稱的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紀念幣(俗稱“建行“)創造了流通紀念幣的一個神話。我們先來認識下這位偉大的神話締造者:1988年12月1日,為紀念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發行了一套一枚的金屬流通紀念幣,面值一元,與人民幣等值流通,重量為9.3克。當時僅在全國各金融系統按面值發放,早年得到此幣的人,大多沒引起注意,其中有一部分人在市場上作零錢花掉,也有給小孩玩丟的,能保存下來的數量較少。在1993年收藏錢幣的熱潮中,又有相當一部分“建行”紀念幣被國內外收藏者所收藏,1995年后國內錢幣市場已很難發現此幣的原封卷,所以在1997年9月間此幣幣市價竟達1000元一枚,比率是面值的1000倍。 1998年幣市疲軟,各種錢幣價進入低谷,但“建行”幣還一直穩定在450元一枚的價位。在新世紀伊始,“建行”幣價位大幅度上升,到了2005年以后,建行更是一步步攀登到了1800元的高峰,目前價格在1600元上下。
建行之所以成為幣王,是因為在它身上有諸多的優勢和其它紀念幣無法比擬的優越性。這位具有王者風范的品種,又為投資和收藏奧運鈔的朋友帶來什么啟示呢?
一:同為消耗較大品種
“建行“的消耗主要有4個方面,首先是早期大家沒有收藏意識,部分人當零錢花掉,導致沉淀度較大;其次,由于是金融系統發行,又是紀念金融系統成立的紀念幣,導致系統內部分發了一部分;另外,自從錢幣禮品流行之后,建行每年都會因為組裝流通紀念幣大全套而消耗數千套;當然還有一定數量的建行被帶到了國外。再看看奧運鈔,以香港奧運鈔為例,從發行至今,每天都有數萬套的禮品消耗(京滬廣每日15000套以上,其余中小錢幣市場每日1萬套以上),這種消耗程度,一日相當于建行幾年的消耗;另外,奧運鈔在新型裝幀冊的消耗力度也將慢慢展現出來,例如奧運鈔全集、奧運紀念幣+奧運鈔全集,這種都是極好的消耗方式,不僅是送親訪友的佳品,還會被大量國外游客分散到世界各地,畢竟,奧運鈔才真正代表了中國藏品,代表了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相信來到中國的國外游客們是不會錯過這種收藏機會的。因此,從消耗力度和消耗速度比較,奧運鈔遠勝過建行紀念幣。
二、發行量均較小
建行發行量為204.8萬,在流通紀念幣板塊僅僅多于“寧夏“紀念幣(“寧夏”紀念幣全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雖發行量最少,但早期消耗量也較少,因此屬于流通紀念幣“老二”),而奧運會紀念鈔的發行量也不大,除了大陸奧運鈔600萬發行量以外,港澳奧運鈔發行量僅比建行稍多,但在如此大的消耗熱潮中,這一點點多出的發行量,是不會產生任何不利效果的。
三、論意義,奧運鈔在中國無其右者
建行紀念幣的意義就在于它對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的紀念,但奧運鈔的意義,相信在這里沒有必要重新和大家介紹了,下面是我們曾經總結的一段話:
奧運鈔:中華民族奧運夢想的最真實記載
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令人振奮、令人驕傲,她實現了中國人民的百年夙愿!百年的夢想,百年的期盼,夢想成真。中國因此更加美麗,奧林匹克的精神在這里弘揚,讓旁觀者從此改變往日的目光。如果要問有什么最能記載奧運夢想,我相信,非奧運鈔莫屬。幾十年后,也許沒有人拿出奧運會開幕式的光盤去大街上叫賣,我們也不會拿出奧運會的門票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但奧運鈔作為永恒不變的信息記載,將世人的記憶與回憶永遠凝固在北京奧運會的歷史時段,讓子子孫孫永遠會記住北京奧運會。
這只是奧運鈔意義的一部分,已經無品種能夠超越…
除了這些,奧運鈔在面值、群眾基礎、宣傳力度上都遠遠強于流通紀念幣幣王“建行”,既然建行能夠成為幣王,相信奧運鈔也絕對有機會超越前輩,為自己證明。正如我們昨日所說,自己看好的品種,就不要因為非正常市場規律影響而放棄,時間會證明一切,消耗會證明一切,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