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價格節節高 一枚“袁大頭”漲至210元 |
發布日期:09-11-16 09:19: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楚天金報 作者: |
有意選購一些尚在‘地板價’的好品種。”因此,錢幣市場價格變幻莫測,新手應小心入市。 價值高低與年代先后無關 我國的古錢幣從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秦代的方孔圓錢,到清末的機制幣,品種紛繁。是不是年代越久遠,價值就越大呢?是不是漢代的錢幣一定比清代的錢幣值錢呢? 呂懷平告訴記者,古錢幣價值的高低與其問世年代的先后沒有必然關系,比如某些古錢雖年代久遠,但由于其鑄量極大,出土的數量也很多,其價格就明顯比一些后期錢幣低,如西漢從武帝至平帝共鑄五銖錢約有280億枚,使用達300多年之久,其普通品目前定價僅1至3元;而比漢代晚1000多年的明朝錢幣定價普遍高于漢五銖,如明代“宣德通寶”、“弘治通寶”定價均在20元以上。北宋錢數量非常龐大,但不同比值、不同文字的錢幣有時價格懸殊。如宋代“皇宋通寶”,一般銅錢價格僅1元左右,而九疊篆書和折二型的銅錢,如今的市價卻在8萬元左右。 據介紹,決定一枚古錢的價值有如下四個因素:首先,要看這枚古錢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如“成都交子”和在呼和浩特市發現的“十文中統元寶交鈔”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紙幣,被學術界視為無價之寶;其次,要看它的稀有程度。這是所有收藏品的定律,比如唐代叛軍史思明占領洛陽后鑄的“得壹元寶”,后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改為“順天”,鑄“順天通寶”。這兩種錢幣傳世很少,均為稀世珍品;再次,要看它的材質和外形,金銀材質的當然比銅質和鐵質古錢價值高,而外形美觀也決定了價格,比如王莽錢的外形和書法藝術都很漂亮,因此市場價格較高;最后,當然是品相,這也是定律,錢幣的品相是指古錢本身的銹蝕程度及錢文、輪廓的清晰程度。 質、音、色辨真偽 該商戶告訴記者,錢幣真偽辨別是錢幣收藏中最大的一門學問,最基礎的步驟有四條:第一,看銅質,新銅和老銅顏色差異很大;第二,聽聲音,敲銅幣,新銅的聲音脆而尖,老銅的聲音比較低沉;第三看銹色,人工做上去的銹可以被擦去,而真正由于年代久遠形成的銅銹是無法拭去的。第四,看字體,這需要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書法知識,也是最復雜的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