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明道元寶(圖1),直徑24毫米,穿6毫米,重2.6克,光背無文,通體紅、綠、藍銹交錯堅結。此錢錢文怪異,既有多筆,也有減筆,又有怪寫。仔細看:明字日部內多寫一橫成目字,目字內二橫上粗下細,月部傾斜,上偏右,下偏左,目月二字長度幾乎等同;道字首部上兩點左移成歪頭,目部半橢圓,內二橫上粗下細,且與上面橫筆緊密連在一起,辶部沒寫點,寫成3字形,最后收尾一筆與3字形稍微間斷;元寶最后一筆將弧勾寫成直筆銳角勾;最怪異的是寶字,將王爾部異書成公式怪狀,直接與貝部相連,而貝部的目即少寫中間一橫筆成日字,下面開足收尾。是錢出處目前無考。
歷史上明道元寶曾出現過二種年號錢。一是北宋年間,宋仁宗趙禎明道元年(1032)鑄造的明道元寶年號錢,錢文篆、真成對,直徑25毫米,重3.8克左右,存世豐富。二是鄰國安南李朝太宗李佛瑪的明道元寶。據大越史記載:安南李太宗乾符有道四年十月,詔改元為明道元年(1043年即北宋慶歷三年),鑄明道元寶年號錢(圖2),直徑23—24毫米,穿5毫米,重3.4克左右。錢文半真半隸。其文字風格與北宋錢完全不同。
1940年,醫學書局出版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第222頁載一枚安南明道元寶定價5元,是北宋錢3分錢的170倍。其價與當時的得壹元寶相同,相當于十枚李自成永昌通寶(五角)。可見其稀。
除了以上兩種元寶錢外,還有一種錢文直讀的明道通寶背天銅錢,據說是清末天地會鑄,但也有持不同意見的,認為是清末廣東三合會陳開鑄。是錢實屬罕見。
1977年,南京徐達五世孫夫婦合葬墓出土過明道通寶銀錢。據說這種殉葬錢幣是給死者冥道路上使用,保佑死者一路平安之意。因冥、明同音,故作明道錢幣殉葬。
根據這枚明道元寶的幣材和錢文,筆者作以下兩點分析。一、中國古錢從明代萬歷年間開始幣材進入黃銅時代,也就是說這枚青銅質明道怪錢是產生于萬歷以前。二、有明一代鑄錢,一律避太祖朱元璋諱,全部使用通寶,不準使用元寶,所以這枚怪錢應該產生于明代以前。筆者曾多次對這枚錢文作種種揣摩推想,都因沒有確鑿證據而失敗告終。今將其展示出來,以期讓古錢方家同好共同探尋古錢奧妙,揭開這枚怪異明道元寶之謎。
圖2
來源:收藏快報 福建石獅 邱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