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5月22日訊(通訊員 黃麗娟 記者 馬奔)許多大學生課余時間是如何打發的呢?睡覺、打游戲、追劇?然而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氣152班的李安寧同學卻與眾不同,他在學習之外,最大的興趣是研究、收集古錢幣。近一年來,李安寧收集到包括戰國刀幣、秦半兩、漢五銖、唐開元通寶、宋朝大觀、金代正隆、明洪武幣、清咸豐幣、民國銀元等1000多枚古錢幣。
古錢幣中記憶的童年
李安寧是南京人,出生于1997年。8歲多,李安寧經常看到身邊大人把玩些特別的“小銅板”,隱約知道這是古時候人用過的錢。若再仔細追問有關這些錢幣的知識,大人們也回答不了。有一次爺爺在菜地里挖到一枚爛了邊的“銅錢”,看起來又綠又薄,覺得不值錢,就隨手扔在一旁,被李安寧撿到。他發現銅錢上面寫著“大觀”兩個字,還以為是道觀里用的錢幣。“那時候年紀還小,也不會去網上查資料。但覺得這個銅錢蠻有意思,沒舍得把它扔了。后來上了大學,通過網絡查找,才知道原來這枚錢幣是宋徽宗時期發行的大觀通寶折十。”
大學走上收集古錢幣之路
在進入大學之前,李安寧手頭上只有爺爺挖到的“大觀通寶”和爺爺送的一枚民國銀元及幾枚小時候收集到的“小銅錢”。“大學里,有自己能掌握的課余時間,還有方便的網絡,可以隨時上網學習古錢幣知識。”李安寧告訴記者,他一下子加入了十幾個QQ群,認識了很多與自己有相同業余愛好的“泉友”(愛好收集古錢幣者的雅稱)。
為了增長古錢幣知識,他不僅利用課余時間上網學習,還到學校圖書館找到所有與古錢幣相關的書籍,借來閱讀,逐漸從一個啥都不懂的門外漢變成一個稍微具備古錢幣鑒賞知識的初級“泉友”。僅有理論知識還不夠,需要通過觀看實物來實踐操練。李安寧第一次大量收集古錢幣是通過網絡,購買到一斤北宋錢幣。他向記者解釋道:“一般人都以為這么多古錢幣,要花很多錢吧?其實古錢幣的價值與很多因素有關,不是年代越早越值錢,要看現有存量、當時發行量、品相、藝術價值等。北宋錢幣流傳下來的比較多,并不貴重。南宋晚于北宋,但南宋的錢幣一般比北宋的要珍貴,也是由于南宋的錢幣流傳于世的少于北宋的錢幣。我買的這一斤北宋錢幣,有130多枚,一共才花了280元。”
未來想把專業學習與古錢幣收集相結合
談到為何收集古錢幣,李安寧認為,自己并不是以賺錢為目的,只是想通過收藏、查找古錢幣資料,慢慢熟悉、品味中國歷史,體會古錢幣與這個國家的政治、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收獲些專業學習之外的樂趣。
提到收集古錢幣的樂趣,李安寧告訴記者,有一次機緣巧合,網上賣家附贈了自己一枚唐朝早起的開元通寶,拿到手之后,發現這枚錢幣是白銅質地,品相較好,精美得像藝術品。“這一年多,我欣賞過從戰國到清朝的千余枚古錢幣,覺得這是種很奇妙的感覺。”
對于自己收集古錢幣這個愛好,李安寧有比較清晰的規劃:“隨著對歷史的了解,在學習古錢幣知識之余,最近還在學一些關于玉器、玉石的知識,也通過自學,在臨摹篆刻宋徽宗的瘦金體字。”但他的規劃不僅止于此,因為大學學電氣自動化專業,他在研究古錢幣的時候,發現國內的金屬探測儀在技術、價格上相比于國外的同類產品,明顯處于劣勢。為了方便地下古錢幣的發掘,他計劃改良現有金屬探測儀的技術,目前自己在研究“脈沖式的金屬探測器”,希望以后這種儀器能應用到相關領域。
來源:揚子晚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