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黑五月”冰火兩重天 袁大頭領跌 |
5月金價大幅下挫,銀價更是在近兩周內暴跌30%。貴金屬的“黑五月”還沒過去,收藏品市場就受到金銀價下挫影響,“袁大頭”率先領跌。而前兩天青奧會徽發布后,相關主題金銀條卻熱銷起來,開賣首日全部售罄。專業藏家表示,不少投資者將貴金屬與收藏概念結合的同時,須謹慎過度炒作概念。 隨著金銀價的回落,目前不少品種金銀幣的價格下調,跌幅達10%左右。記者了解到,2011年1盎司熊貓銀幣跌幅超過15%,而前段時間熱炒的“袁大頭”也部分回調。據江蘇省收藏家協會錢幣委員會副秘書長吳順龍介紹,之前受國際銀價上漲的助推,市場上品相較好的“袁大頭”一度漲到800元/枚,如今跌了100元左右。吳順龍告訴記者,將這種回落歸咎于銀價下跌太流于表面了,“袁大頭”價格下跌更大的原因是前段時間的暴漲。 “從800元降到700多元并非一夜之間,而是5元、10元一步步調整的。”因此他分析,不少藏家對“袁大頭”的心理單價僅在550—600元上下,所以這次調整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并不排除銀價上漲會再次帶來回溫。 專家提醒,無論是“袁大頭”、老銀幣,還是新興的概念性貴金屬,投資者更應理性對待,謹慎炒作概念的藏品。 據了解,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金銀條、金銀幣價格曾一路飆升,高出當季國際金價數倍。然而賽事過后,價格又一路回落。以奧運概念的藏品為例,盡管近年來金價持續牛市,但其價格并未節節攀升,而是持續回落,趨于理性。“這類產品,雖然本身具有一定的收藏性,但階段性炒作不可避免。”某資深藏家表示。 “老東西看品相,新東西看產地。”吳順龍表示,藏品市場存在真假難辨的現象,比如“袁大頭”,品相、新舊程度等都是考量其實際價值的標準。而含有新概念的貴金屬收藏,最簡單的鑒別方式就是查清廠家,一般以中國金幣總公司的產品為宜。同時,購買前要了解清楚回購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