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不少讀者來電“獻(xiàn)寶”,說自己手頭藏有清朝和民國時期的銀圓,其中有不少印有袁世凱的頭像,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袁大頭”,不知有多大的收藏價值。古錢幣收藏專家認(rèn)為,銀圓的市場價格處于偏低水平,預(yù)計有一定上升空間,所以錢幣不要輕易出手。同時專家提醒,銀圓的偽品太多,收藏要練就火眼金睛。
“袁大頭”值多少錢
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手頭有三枚銀圓,都是民國時期的,“上面有孫中山的頭像,是家里老人留下的,應(yīng)該不能是假的吧。”讀者何先生也來電咨詢,希望知道自己手上的一枚“袁大頭”現(xiàn)在值多少錢。對此,古錢幣收藏專家劉靜認(rèn)為,民間的確收藏著大量的民國甚至清末的銀圓。其中印有袁世凱頭像的“袁大頭”和印有孫中山頭像的兩種銀圓最為常見。此外,清朝光緒年間開始制造的“龍洋”銀圓,也是民間較為多見的一種。
從市場價格來看,自2002年以來,銀圓的價格呈現(xiàn)出上升的走勢。2002年印有頭像的兩類銀圓市場價格50多元一枚,目前一枚最低也能賣到180元。專家表示,由于省份不同,銀圓價格也不盡相同。而高檔的金質(zhì)“袁大頭”和特殊版別的銀質(zhì)“袁大頭”,在拍賣市場上每枚的價格都能達(dá)到十萬、幾十萬元。
偽幣太多限制升值
劉靜說,存世量較大是限制銀圓升值的原因之一,曾有人預(yù)計,印有頭像的兩種銀圓目前存世達(dá)到2億至3億枚,而龍洋則相對少一些。
此外,另一個約束銀圓投資價值的因素就是偽品太多。“從銀圓發(fā)行之初就有人造假,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銀圓,十枚里有一大半是假的。”劉靜說,假銀圓分為仿幣和臆造幣。仿幣就是仿造真幣而成,譬如用銀和其他金屬制作出來的錢幣。臆造幣則是造假者根據(jù)市場上流通的銀圓,假托臆造出來的,和真幣不同。另外,還有最具有隱蔽性的“高仿”銀圓,全部按銀圓質(zhì)地仿制,90%白銀和10%銅仿制,很多人根本看不出來跟真的有什么不同。“如今錢幣作假連專家一眼都看不出來,古錢幣上面的紅綠銹也能做出來。”劉靜說。
除此以外,品相、版別等因素也決定了銀圓的市場價值,如果磨損嚴(yán)重,那么就只有收藏價值,而沒有投資價值了。
行家看好銀圓未來行情
正是由于存世量和假幣太多,造成銀圓價值被嚴(yán)重低估的現(xiàn)狀。專家分析認(rèn)為:一塊銀圓一般在27克左右,按照目前的白銀價格,光賣銀子也能賣出近100元,即便行情不好,銀圓的材質(zhì)本身也決定了它的保值功能。但目前銀圓還處在只賣銀子價的程度上。因此,預(yù)計銀圓的投資價值會在不久之后得以顯現(xiàn)。而“龍洋”的存世量相應(yīng)較小,相比之下,“龍洋”的升值速度會更快。此外,由于這些銀圓都擁有100年左右的歷史,具備了一定的文物價值,所以錢幣收藏專家十分看好銀圓未來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