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錢幣:有人瘋狂有人遭損 細節揪出疑問多多 |
發布日期:08-05-28 09:1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南國早報 作為歷史“名片”,品種繁多的中外古錢幣成為收藏熱點。近年來,南寧各種“古錢幣”大量涌現,有人為此瘋狂,有人因此遭受損失。那么,南寧古錢幣市場到底有多少真貨?如何識別偽造的古錢幣? 瘋狂價格 開價500元的“銀幣”僅售12元 南寧園湖路花鳥市場是南寧古錢幣收藏較活躍的市場之一,每逢周末,熱鬧非凡。 5月17日,記者隨同南寧一位收藏行家走訪了該市場。該市場一位擺地攤的錢幣收藏者向記者一行打招呼說:“一看我就知道你們是行家,來,給你們看一件好東西!” 說完,對方小心翼翼地從身后布袋里取出一枚銀幣,稱這枚銀幣是他從一位海外華僑手里購買的,價值不菲,叫記者一行兩人先看好了再談價。 與記者同行的收藏行家要求對方介紹一下這枚“銀幣”的底細。對方說,他只知它是美國銀幣,國內售價至少要500元。 收藏行家摸了摸這枚銀幣的表面,感覺粗糙,再掂量了一下,感覺不沉,于是,他把價格壓至5元。經過幾番談價,該“銀幣”以12元成交。 據這位收藏行家透露,在南寧錢幣市場上,單價在50元到200元之間的“中國古銀幣”最為普遍,但這些“銀幣”大多是假貨,低則只值5元,高則值價30元。此外,在刀幣、布幣、銅幣等其他古錢幣市場中,情況類似。 藏者遭遇 沖動收藏買來一堆假貨 5月17日上午,南寧錢幣收藏愛好者羅先生熱血沸騰,在園湖路花鳥市場扎了兩個小時后,以高價購買了一堆古銅幣,這些錢幣被出售者稱為清朝時期的真貨。 但是,當羅先生打算離開花鳥市場時,心里越想越玄:那位出售者為什么一下子拿出了這么多真貨呢?最后,羅先生帶著這個疑問來到朋友的收藏店內。朋友對這些古錢幣初步鑒定后,對羅先生說:“你所買的錢幣全部是假貨,總共僅值10余元。” 在望州路一家錢幣店內,記者目睹了一位收藏者正在選購古錢幣。店老板拿出的“寶貝”有美國銀幣、泰國銀元,還有中國的明朝銀幣、銀錠、清朝銅幣等,這些幣種外觀精美,造型秀潤,市場上十分難見。但這位收藏者在該店通過看、聽、摸等多種手段看貨后,最終沒有相中一件貨品。問及原因,對方只是搖頭,表示不敢確定這些貨是否真品。在記者一再追問下,對方告訴記者,他曾經上過當,所以對于這種價格不菲的古錢幣,要特別冷靜、小心。 如何讓自己頭腦冷靜、盡量避免上當?該收藏者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有趣的經驗:正規店里也有假貨,所以在看貨時,最好不要帶現金,以免發生沖動型購買行為;一般來講,最好到第二次甚至多次看自己看中的貨時才下手為宜。 識破偽造 小小細節揪出疑問多多 近日,記者在南寧園湖路、新華街的錢幣市場上先后購買了幾種可疑的古錢幣,將其交給有多年錢幣收藏經驗的兩位南寧行家進行鑒別。 識別一:“五帝錢”假冒多 “五帝錢”指的是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5個皇帝時期的銅錢幣,在民間,傳說這5個皇帝時期的銅錢幣組合在一起可以避邪。因此,現在五帝錢較為暢銷。本文配圖展示的是五帝錢中的一種:順治通寶。收藏行家黃明秀指出,圖中左邊的一枚順治通寶色澤鐵黑,為偽造品,市場價僅值1元;右邊一枚有銅銹,且銹可“入骨”,屬于正品,一般市場價為100元以上。 這兩枚真假順治通寶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即所鑄字體有異,真品中的“治”字結構穩健,偏旁“氵”走勢基本為“1”字形;而偽造品中的“治”字偏旁“氵”走勢成三角形。 南寧收藏行家李先生說,現在市場上很多此類偽造錢幣,有的稱一套五帝錢要賣200元,有的稱只賣幾十元,其實這樣的價格都是騙人的;因為,如果商家所賣五帝錢均為真品,那么其價值遠遠不止200元,剩下的可能性就是這種五帝錢為偽造品,偽造質量較好的貨品價值不超過20元。 識別二:古銀幣要測“體重” “真正的中國古銀幣‘體重’會達到26克,但偽造品就比較輕,一般在20克左右。”黃明秀說。隨后,他拿出一臺小電子秤,以記者在市場上購買的“光緒元寶”樣品為例進行了對比檢測。 記者看到,自己在市場上購買的這枚“光緒元寶”只重20.22克,而一位藏家提供的正品銀質“光緒元寶”,重量為26.67克。 據黃明秀透露,造成偽造銀幣較輕的原因是這種“銀幣”不是純銀的,或者根本不是銀的。當然,光從銀幣的重量還不一定能確定其真假,因為現在有的“銀幣”以銅替銀,重量可以達到26克,這時,收藏愛好者則要通過聽、看、摸以及成分鑒定等方式予以確認。在外觀方面,偽造品不圓潤,粗糙;正品則圓潤,手感細膩,銀幣中心位置的圖案不會高于邊緣。 識別三:完整銅銹讓假幣露餡 據收藏行家介紹,從青銅農具演變而來的布幣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該幣種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并流通。在南寧,正品布幣極為少見,市場上出現的布幣絕大部分為偽造品。 偽造的布幣是市場上一種較常見的偽造幣。收藏行家李先生透露,越是完整、沒有變化的銅銹越表明這種“布幣”的偽造痕跡明顯。一般來講,現在人們所見到的布幣有兩種,即出土或傳世,出土的古錢一般生有綠銹,銹色鮮潤,堅實自然,而偽造的綠銹顏色暗淡,沒有變化,銹質疏松、脆弱,容易刮動或脫落。 李先生表示,布幣距今時間久遠,存世量稀少,因此,其正品的價格都比較高,少則數千元,多則上萬元。 造假伎倆 偽劣古幣多見鉛銅造 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銷售古錢幣的商家均稱他們手上的貨都是從專家手上收購過來的,賣一件就少一件,不容易再進到貨。也有商家比較“謙虛謹慎”,當記者問及這些古錢幣是哪個朝代、代表何種歷史意義時,他們往往回答說“反正貨品來源正規,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收藏人士認為,這實際上是此類商家故意制造神秘感來吸引愛好者眼球,同時避免因自己忽悠錯了最終遭人懷疑。在錢幣收藏行業,以編名人故事、假借錢幣出身等各種由頭來網羅人心的手段時有發生。 偽造古錢幣到底有哪些伎倆?據南寧新華街一位錢幣收藏行家透露,以近代銀幣“袁大頭”為例,目前他手上就有3種版本:一是純銀制作,價值較高;二是銅板制作的偽造品,表面鍍了一層銀,單價為30元到50元之間;三是用鉛等雜質金屬制作的偽造品,表面所鍍的物質為鋅,其單價僅為5元。 “有些造假者技術較高,所偽造的古錢幣無論在材質、外觀、文字、銹斑等方面均與真幣十分接近,外觀上較難分辨。在這種時候,只能考驗收藏愛好者的識別能力了。”該錢幣收藏行家稱,我國歷史上出現過的貨幣形制成百上千,如果按版本算更是上萬種,對于這么多的形制和版本,許多人不可能完全掌握。所以,收藏愛好者涉足這一領域時,最好先從某一時期的錢幣著手,不要把網撒得太寬。 廣西錢幣博物館有關專家稱,對古錢幣真假與否拿不準時,多與同行交流或直接到專業錢幣鑒定部門檢測是避免走眼的可靠辦法。 特別收藏 為防別人造假不亂展示 記者采訪發現,在南寧,有一些錢幣收藏者為了防止不良人員模仿造假,對于一般的來訪者是不接待的。 來自賓陽的羅軍就是這樣的一位錢幣收藏者。最近,羅軍在南寧開了一家收藏品店,他對來訪者有一個要求,就是當來訪者提出看一些稀有幣種時,要先與來訪者交談,大致了解此人的來頭之后,才準予看貨。 記者了解到,羅軍對中國古代的銀錠很感興趣,目前,他手上有幾件由云南制造的銀錠。 “要看我獨家收藏的寶貝,一般要朋友引見或經過朋友介紹,不熟悉的人,我是拒絕讓他看貨的。”錢幣收藏行家黃明秀對記者說,現在,南寧錢幣市場許多偽造品多見于那些已普遍公開的藏品,大家都知道這些東西值錢,于是許多人都去偽造。如果不讓偽造者知道獨家收藏的寶貝是什么樣子,就可使市場上少些甚至出現不了相應的偽造品。 黃明秀說,這幾天,欽州有一位收藏者多次來找他,希望看一下他收藏的明清時期的銀票、通行寶鈔。但黃明秀最終因不了解此人品行及意圖,而予以婉言謝絕。 |
上一篇:長陽挖出北周時期古幣 |
下一篇:王莽布幣:四萬元淘來幼布三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