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識寶把玩古錢幣 |
發(fā)布日期:08-04-08 10:1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理財周刊 收藏和鑒賞古錢幣需掌握包括貨幣史、錢幣學、考古學、金石學及文物、古漢語等諸多知識,有些錢幣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實則是珍品,行家則很容易從不太懂古錢幣價值的賣家手中獲得珍寶。 文/陳越駿 陳路亞 理財可以是多元化的,這其中收藏是最需要知識積累和機遇的。古錢幣又稱之為泉、布、帛,孔方兄等。現(xiàn)在已成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不少古錢幣在拍賣會上表現(xiàn)突出。收藏和鑒賞古錢幣需掌握包括貨幣史、錢幣學、考古學、金石學及文物、古漢語等諸多知識,有些錢幣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實則是珍品,行家們則很容易從不太懂古錢幣價值的賣家手中獲得珍寶。 歷史悠久品種繁多 我們的祖先早在4000年前,稱海貝為“寶貝”,將它作為裝飾品,后在物物交換中發(fā)展成為貨幣,所以很多與價值有關的漢字都和貝相聯(lián)系,如財、貨、貴、賤、貢、賜、贈、貪等字。貝幣是3000年前商周時代普遍使用的貨幣,一串成為一個單位,稱為“朋”,君王的賜貝是臣下極大的榮寵,此在金文中常見。后因真貝不多就用仿制品,這樣就出現(xiàn)了石貝、骨貝、銅貝。貝幣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稱雄,各霸一方。文化上百家爭鳴,經(jīng)濟上繁榮發(fā)展,流通的金屬貨幣,形式多種多樣,因地而異,各不雷同。歸納起來,當時主要有四大類型:一、布幣,它是由農(nóng)具鏟子演變來的,到戰(zhàn)國時發(fā)展成為攜帶方便的平首布,形體縮小,種類繁多,單是布的足部和肩部就可以分為尖的、平的、圓的;二、刀幣,它是由實用刀——“削”演化而來的,原形未變。齊、燕、趙、中山及匈奴地區(qū)都大量使用刀幣,但各地使用的刀幣不同; 三、環(huán)錢,圓形圓孔,它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紡輪或玉璧,由于制造簡單,攜帶方便,較布、刀幣有更大的優(yōu)越性,所以最終能以圓形金屬幣取而代之;四、蟻鼻錢,可能是銅貝的高級形態(tài),它的形狀仿海貝橢圓形,正面凸起,上面的圖案有點像人面,俗稱鬼臉錢,流通于楚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也統(tǒng)一了貨幣。標準的銅幣是“半兩錢”,按秦代量制計算,半兩重約8克。秦半兩外圓里方,象征著當時中國人的宇宙觀天圓地方說。從此之后,一直到清末民初,2000多年都沿用這種形式的銅錢,但列朝各代的方孔圓錢大小、輕重、面文和幣值不一。在漢武帝時,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開始鑄造的“五銖錢”,輕重適宜,使用時間長達700多年,稱為“長壽錢”,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貨幣。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令廢五銖錢,鑄“開元通玉”錢,大小仍以五銖錢為標準,每十文重一兩,我國量制中的一兩十錢制即起源于此。“開元”含義是開辟一個新紀元。錢幣從唐朝起,就不再以重量為名稱,而改稱寶,或通寶、元寶、重寶,并冠以當時年號,這一體例一直繼續(xù)到清末。到清朝光緒年間開始用機器壓制銅元,背面有龍圖,中無方孔。從此,使用了2000多年的方孔圓錢退出了流通領域。 并非越老價值越高 藏品越老不見得價值就越高。比如漢五銖錢,今日普通品價格僅2~5元,而明朝錢幣價格普遍高于漢五銖,如明代“弘治通寶”、“宣德通寶”,定價均為10元以上。又如宋代大珍泉品“靖康通寶”,每枚價格達數(shù)百至數(shù)千元,而明末張獻忠占領成都后所鑄的“西王賞功”大珍泉品,今日價格已達25000元。 不要想把一個朝代所造的錢幣收集齊全。比如漢五銖盡管售價低廉,但在漢300多年中,所鑄版別272種之多,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失傳,錢再多也無法買全。元前后僅97年,但所造錢幣共有128個不同種類,其中四種錢幣已無實物遺存。 有時在古錢幣市場會看到一種大型錢叫鎮(zhèn)庫錢,意為鎮(zhèn)災驅(qū)邪,祈求吉祥富貴、永鎮(zhèn)財富,朝廷在鑄幣時,多在庫房中設神堂,以供奉財神、倉主、土地、火神等神位。神堂香案上方,大都懸掛一枚特制大型錢幣,其上披紅綢,下掛流蘇,即謂之鎮(zhèn)庫錢。現(xiàn)知最早的鎮(zhèn)庫錢為“大唐鎮(zhèn)庫錢”,由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王朝鑄造,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 我國歷朝都有鑄造鎮(zhèn)庫錢的記載,鎮(zhèn)庫錢是我國古代錢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寓意吉祥富貴,興旺發(fā)達,永鎮(zhèn)財富。它見證著我國悠久的貨幣史,承載著古老的東方文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韻,作為一種吉祥物而深受廣大錢幣愛好者喜愛。 朋友們?nèi)裟芏喾e累一些錢幣知識,平時多看、多與行家交流,相信在目前的市場上定有收獲。 |
上一篇:從小圓孔里看香港的百年滄桑 |
下一篇:唐代的中日友好“紀念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