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最近大漲 收藏銀幣還須辨別真假(轉帖) |
發布日期:08-04-02 09:4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近期股市持續低迷,也引發多數收藏品短期行情走低的連鎖效應,與之相反,和金、銀等貴金屬相關的藏品因為其材質保值增值的概念而火了一把,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多數市民熟悉的傳統銀幣“袁大頭”。 在我國鑄造的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民國之初由北京政府鑄造的以袁世凱頭像為圖案的銀幣流傳最廣、存世最多,也就是俗稱的“袁大頭”。解放前,紙幣惡性通脹,袁大頭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硬通貨,現在還有不少普通市民家中藏有袁大頭。后來袁大頭逐漸退出了流通領域,成為錢幣收藏門類的代表性品種。 根據杭州幾處收藏品市場的行情,目前市面上最多見的普通版袁大頭銀幣成交價都在200元/枚以上。而大約半年前,這種普通版銀幣交易價都還在一百元/枚以下,有些甚至只賣到五六十元。 稀有版本銀幣目前價格昂貴,比如只是在頭像右側刻有意大利雕刻家“魯爾治.喬治”簽名的銀元就叫賣到4萬-6萬元/枚,加鑄“甘肅”二字版的袁大頭同樣珍貴。這種版本存世量稀少,現在每枚身價達到2000多元,同樣是藏家追捧的目標。 其他銀幣的漲幅雖比不上“袁大頭”,但也是節節走高。如“孫中山側面像”銀幣目前價格為150元到170元/枚,半年前這種銀幣的價格僅為一百元左右,上漲了五成多。 浙江省收藏協會有關專家說,金銀幣材質的收藏品還會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但其價格不應該超出其價值空間,比如普通版“袁大頭”價格上漲到每枚300元以上,買家就應該謹慎了。 此外,銀幣收藏還應明辨真偽,因為目前市場上的制假銀幣并不少見。比如一元版的袁大頭,真幣重量一般在26克左右,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而偽幣一般不足重,若重則是加大或加厚,色灰音尖,特別是現在的偽造者使用電腦制版,以合金材質冒充銀,但發音還是有較大區別的。 還有一種常用的辨真偽方法,將銀幣在試金石上擦出銀白色的擦痕,然后在擦痕上滴入鹽酸,如果是真幣,擦痕上的混合液體呈乳白色,偽幣則無色透明。 來源: 每日商報 作者: 蔡堅瑞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8-4-2 9:51:38編輯過][/color][/align] |
上一篇:南強:集幣往事 |
下一篇:閩臺新年吉語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