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南宋銀錠 |
發布日期:08-04-13 15:5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我酷愛收藏錢幣,一個偶然的機會,收集到一塊重二十五兩的銀錠。據有關專業人士初步鑒定,這個“寶貝”竟是南宋銀錠。對我來說,它彌補了藏缺,豐富了藏品。 該錠鏨刻有銘文,銘文為雙排直立鏨寫,上端對稱砸印有“趙小六”、中間是“真花銀”,下端對稱砸印有“出門稅”等共15個字。此銀錠為南宋二十五兩出門稅銀錠。該銀錠長12.28cm,腰寬5.1cm,上寬7.08cm,下寬7.16,厚1.68cm。宋衡制每兩約合40克,故此銀錠重約999克。銀錠形制為弧首,束腰形扁平狀,中間內凹,面中間微凹呈水波紋狀,背面有眾多大小深淺不一的蜂窩孔;呈現出倒點銀珠的現象。經駐馬店市某金店光譜測試鑒定,銀含量為93.07%,銅及其它含量約6.92%。 南宋時期,白銀已廣泛使用,稅銀除作為上繳朝廷、地方留存、商業支付外,在宋代大部分還用于“贍軍”,即軍需開支,足以體現白銀流通職能的擴大。銀錠在當時種類不多,有五十兩、二十五兩、十二兩、六兩等。 銀錠上戳記“趙小六”,代表著銀匠名或銀鋪名。南宋銀錠戳記花銀表示銀的成色和優劣等級。含銀量、成色愈高,兌換價值也愈高。當時對白銀的不同等級品質分為:真花銀、細滲銀、花錠銀、錠銀黃、真光銀、滲銀、十分銀等8個等次。真花銀為最高等級的白銀。 門稅始于周朝,最早記載于《周禮.地官.司關.掌國貨》一文。據《宋會要輯稿.官職》記載:“凡商賈之賦,小賈即門征之,大賈則輸于務貨。”這種在全國各地征收門稅的辦法一直沿用到南宋滅亡。據《宋食貨志.下八商務條》記載,出門稅即為過稅。從字面上理解,應是南宋朝廷向行商收取的稅項之一。出門稅銀錠應是行商納稅的憑證。凡帶“出門稅”字樣的銀錠,一般為官方銀錠。(《金融時報》) |
上一篇:揚州新添古錢幣園地 |
下一篇:漫談開元通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