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古錢幣博物館 |
發布日期:07-09-06 09:4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我國錢幣有近5000年的歷史。錢幣作為溝通商品交換的媒介,對發展商品經濟起了重要作用。歷朝錢幣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鑄造技術、工藝美術、文字演變、書法藝術等狀況,具有很高的歷史、經濟、科學研究和藝術欣賞價值。 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貝幣應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商代晚期的青銅鑄幣可稱為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鑄幣。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也出現于我國。真正把中國錢幣外形統一為“外圓內方”的是秦王朝,此后兩千余年來中國錢幣就沿著這一定制進行創新發展。 古錢幣的收藏價值首先在于其歷史價值。如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其次在于錢幣現存數量,“物以稀為貴”。如齊、燕、趙等國的刀幣,韓、魏、秦等國的布幣等年代久遠,比圓形錢稀少,價格昂貴。此外是看錢幣的文化價值。一些傳世并不太少的品類,則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藝術價值而備受青睞。如“淳化元寶”由宋太宗趙光義用楷、行、草三體書寫,楷書渾厚端莊,行書雋永流連,草書奔放流暢,使宋代錢幣文字藝術達到極高的境地。最后,錢幣的觀賞品相至關重要。如用金、銀、白銅等精制而成的宮廷錢幣,鑄量少,質量佳,屬珍貴文物。 在華東師范大學的文物收藏中,古代錢幣以其品種齊全、保存完好而成為一大特色,其古錢幣博物館的陳列即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各種形制的古代錢幣500余枚。 |
上一篇:“掘藏得金”與宋人藏錢趣聞 |
下一篇:古錢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