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中三元激勵后學 |
發布日期:07-08-30 09:3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陳阿泉 中國商報網站 吉語錢就是在厭勝錢上鑄有吉語,反映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良好愿望和向往。這類錢在閩南傳世甚多,都是取吉祥、多得貴子之意。如筆者收藏的這枚“連中三元,早生貴子”吉語錢。 該錢一面鑄有“和合二仙”圖,另一面環寫“連中三元,早生貴子”八字吉語,邊飾八寶圖。經測直徑3.8厘米,穿徑0.9厘米,重17.5克,青銅質。原來明清朝代科舉“元”為第一。每逢子、卯、午、酉(即相隔3年)年的8月,各省城(包括京城)均進行“鄉試”,中試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舉人們于次年的2、3月到京城參加會試,中試的叫貢士,又叫中試進士。入選進士第一名叫“會元”。又再過一個月,進士們參加“殿試”,由皇帝主考,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如果某君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名列第一(即中“解元”、“會元”、“狀元”),稱為“連中三元”。歷史上,能有幸連中三元者僅三人。他們是明代浙江人商輅,曾于宣德、正統年間連中三元;清代也僅有錢啟、陳繼昌二人于乾隆、嘉慶朝連中三元,由此也可以推斷,這枚吉語錢應產生于明清或民國年間。 “連中三元”是科舉時代知識分子求取功名的最高榮譽。所以,閩南人常以此種錢文來激勵子孫,勉勵后學奮發讀書,力圖進取和望子成龍,待來日“連中三元”,出人頭地,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
上一篇:偽“滿洲國”也發行過硬幣 |
下一篇:農民起義軍鑄造的銅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