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別咸豐大額錢 |
發布日期:07-08-27 10:1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新民晚報 ◆吳雄勝 咸豐古幣鑄于清代咸豐時期(公元1851年),停鑄于(公元1862年)。在此時期,由于國內太平天國興起,國外帝國主義列 強侵犯,清政府為籌措巨大軍費開支,使得國庫空虛,財源嚴重枯竭,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清政府在咸豐四年正月(公元1854年)決定開鑄當百、當五百、當千大錢,從而導致全國各地鑄局大增,鑄量失控,計值從小平一文,到當四、當五、當八、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當五十、當八十、當百、當二百、當三百、當四百、當五百、當千可分十六種。隨著通貨膨脹,幣值不斷下跌,產生了嚴重的錢幣大小分量、輕重倒置,當五十可以大于當百,當百的重于當千,錢幣鑄材錯綜復雜,除了采用銅質外還有鐵質、鉛質、紙質等,銅材中還分紫銅、紅銅、青銅、黃銅,幣面有通寶、重寶、元寶之稱,復雜程度堪稱歷朝之冠。 圖中當千大錢為寶泉局紅銅鑄成,直徑:6.3厘米,穿徑:1.15厘米,厚度:0.35厘米,重量:63.9克。時過境遷,存世咸豐古幣小平一文、當十、當五十、當百比較多,古玩市場也常能見到,售價小到幾元大到百元人民幣不等、較易獲得,要說贗品也不多,可是從當二百以上大面額古幣確很少見,實因當時鑄量相對比普通面額要少,加上民間貿易常遭拒用,換朝后毀大錢鑄小錢,使得本身就不多的大面額錢顯得尤為稀少,而今古玩市場一枚咸豐當二百以上真正古幣少則幾千、動輒上萬元人民幣也是常事,但是初涉古幣收藏者往往急于求成,生怕珍罕古幣在自己手中錯過,帶著僥幸撿“漏”心理,見到大錢不加分析照譜價收入囊中。不知不覺陷入不法錢商騙財陷阱,以筆者多年收藏經驗;古幣中極品少則之少,咸豐古幣中珍稀品也是一樣,當然要想獲得咸豐當二百以上古幣,首先要了解該幣基本綜合知識,比如:咸豐當二百以上古幣,通常采用紫銅(紅銅)鑄造。據史料記載:清咸豐政府當時為了防盜鑄,戶部就規定大面額錢,要采用十成凈銅鑄造,也就是紫銅(紅銅)。當你在收藏中遇見了一枚咸豐當五百或當千大錢,就要認真審之,看它是否采用紫銅(紅銅)鑄造(不是絕對)一般而言,贗品的銅質比較生,火氣比較重,幣面有砂眼,周邊旋邊錯刀痕跡無規律,錢體熏得灰黑臟兮兮,嗅聞有異味,落地聲音叮當清脆,而一枚真正咸豐當五百或當千大錢一眼感覺時代感強,包漿熟舊、入骨,幣面磨損自然,無人為錯磨造作,文字書體飄逸,字口深俊,當然要想正確辨別一枚古幣真偽,一定要了解古幣作偽基本手法,對它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憑借在市場實踐歷練經驗,才能達到甄別無誤。 |
上一篇:喜得云南盧比銀幣 |
下一篇:銀元袁大頭價格一年來翻了4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