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窯廠出土10公斤秦漢古錢 古錢約在唐代埋入地下 |
發布日期:07-08-02 10:1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安徽商報 近日,績溪縣上莊鎮旺川河南磚窯的農民工在一個小山坡上挖土時,在離山體表層下近兩米深處,發現一只陶制的罐子,內貯古錢重約10公斤,經考證多為秦漢時期的古錢。 由于埋在地下年代久遠,古錢已氧化結成塊狀。根據剝落下來的一些古錢辨析,其中的“半兩錢”為秦代鑄造,還有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元狩五年改鑄的“五銖錢”,東漢時代鑄造的直徑2.5厘米,重3克的大型錢幣。經過初略分類,所有出土的錢幣除一部分為秦制五銖錢外,大都為兩漢期間鑄造的“貨泉”(王莽時代)、“雞目錢”、“太平小錢”等。 據了解,隋代及唐初仍流通秦漢古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下令廢五銖錢,流通唐朝鑄造的開元錢。自此宣告自秦以來流通了800余年的銖及兩漢貨幣結束。績溪縣考古人員推測,旺川出土的古錢大約在初唐年間埋入地下,從旺川出土的錢幣可以說明漢代或漢以后當地就有人居住,能有這些古錢埋入地下者,不是官宦人家就是當地富有者。(黃云健) |
上一篇:[討論]古錢幣投資 |
下一篇:說不盡的“太平”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