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工人張越鵬的古錢幣情結 |
發布日期:07-03-23 09:2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寧波日報 曹美麗 沈明倫 一種以古錢幣粘貼成型為特色的新穎藝術作品——— “泉畫”,已在華夏畫壇初露端倪,其創作者是寧波的下崗工人張越鵬。現年53歲的他從收集古錢幣到編寫 “泉集”再到創作 “泉畫”,結緣古錢幣已三十余載。 錢,古時稱為 “泉”。 “泉畫”通俗的稱法為 “銅錢畫”,是用古錢幣粘貼成型的藝術畫。 自讀中學時起,張越鵬就愛好收集古幣。“五銖錢”是他進入古錢幣領域的第一枚藏品。當時,張越鵬剛滿17歲。不久,他參加了工作,當時每月16元的工資,他多半花在購買古錢幣和相關書籍上。30歲時,他加入了寧波市錢幣學會,專門集藏和研究宋幣。 張越鵬購買古幣一般不是論個買而是論斤買的,有時出去購幣一次就要買上幾公斤。在寧波古玩市場買古幣時,他曾幾次因為資金短缺而變賣衣服,有時候一件衣服不夠,還要把口袋中的一包煙拿出來折價。對于收藏古錢中的珍品,他更不惜重金,踏破鐵鞋。如在浙江省余姚市古玩市場發現一套稀有的 “搖錢樹”宋幣時,他一見鐘情,可店老板開出了一個高價。張越鵬口袋里只有幾百元錢,他就先向老板付上訂金,回家取錢。然而,家里根本沒那么多錢。于是,他只好又到余姚還價,可店老板始終不肯降價。張越鵬又回到寧波,向幾位朋友借了2000多元,可加上他自己的4000元錢還是不夠,第三次去余姚依舊無功而返。無奈之下,張越鵬抱著最后一絲希望跑到寧波象山石浦,向一位老朋友借足了錢后四上余姚,終于把 “搖錢樹”宋幣買到手。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越鵬閱讀了日本錢幣學家小川浩研究我國宋代錢幣的權威專著 《符合泉志》一書。書中所記載的有關宋幣版式數量只有700多品,遠低于宋幣實際版式量。張越鵬收集北宋錢幣的不同版式總數已達萬余枚,大大超過了 《符合泉志》記載的藏品規模和范圍,更重要的是他創立了自己的一套分類方式和定義,貼近本國的文化特色。張越鵬決心自己編著一本 《北宋泉集》。目標已定,他進入了做學問的漫漫歷程。一枚一枚的錢幣反復比較,琢磨,查資料,做卡片記錄,春夏秋冬,他樂此不疲。眼下他編纂的 《北宋泉集》一書已經完稿。 2002年,張越鵬下崗失業了, “泉集”書稿的出版陷入困境。這時,張越鵬想到了可以利用這萬余枚錢幣資源搞點文化產業,以支持完成 “泉集”的出版,創作 “泉畫”的思路遂由此萌生。 張越鵬把從先秦到清末等各個不同時期的不同古錢幣,組合成 “梅蘭竹菊”、 “荷葉荷花蓮蓬藕”、 “朝發白帝城”等各種題材的藝術畫面。古幣的銹色經過巧妙的篩選和搭配,使 “泉畫”呈現出一種返璞歸真的美,而古錢幣上的書法為畫作增添了文化內涵。2005年8月底,張越鵬精心制作的14幅“泉畫”作品脫穎而出,登上了第12屆中國藝術博覽會的藝術殿堂。有關專家認為,張越鵬的 “泉畫”承載東方文化的古韻,弘揚炎黃地域特色,開拓了古錢幣收集的新途徑。 |
上一篇:“南海一號”船頭輪廓已現銅錢記載沉船時間 |
下一篇:瘋狂盜挖千年古城遺址 兩年盜得千余古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