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記 |
發布日期:07-03-16 10:3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國商報 陳阿泉 貴報第九版曾刊云陽先生的《精品殘器也能玩》,讀后頗受啟發。我集幣以銀元為主,以前購得整批銀元時,通常只挑主要品種及品相較好者,其余并不細選便以“統貨”處理。前不久,有戶農民修建樓房,從舊地基下挖到一個藏有銀元的瓦罐。我有幸收集到大部分,但較好的品種幾乎已全部被別人挑去,剩下的全都打滿戳記且銹跡斑斑,經過細選,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還真淘得“金”了。 首先挑到的是一枚美屬菲律賓婦女銀幣。這種銀幣市價每枚180元左右,盡管背面傷痕累累,也值百八十元。接著我又挑出一枚臺灣早期所鑄的“壽星”銀餅,直徑40毫米,厚2.5毫米,重27克,邊飾為“萬”字形,正面圖案是人們熟悉的壽星杵杖圖,左邊用篆書刊寫“道光年鑄”,右邊為“足紋銀餅”四字,中央底部紀值“庫平柒式”。 反面中央鑄只古鼎,上下左右用滿文刊寫“臺灣府鑄”字樣,周邊內外圈均點綴星點。現在這種銀餅幾已絕跡,都在玩幣大家和著名文博機構中深藏。至于該幣起源,文獻無證。它不僅傳世稀少,而且歷史背景及鑄造地點,長期以來始終存在爭議。可以確知的是,壽星銀餅采用七錢二重的辦法,其用意是抵制洋銀。后來清光緒年間及以后的鑄幣,也采取了七錢二分的方法,不過比起壽星銀餅來,大約落后了150年。 這次從殘品里淘“金”,收獲不小。感謝《收藏拍賣導報》的啟示。若非貴報啟發,上述珍貴銀幣也許又被我當“統貨”處理掉了。 |
上一篇:凸顯個性的應歷通寶 |
下一篇:古錢幣價格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