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眼花繚亂的“千秋萬歲”錢 |
發布日期:07-03-01 14:5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千秋萬歲”錢品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有人已經在內蒙古收集到28個品種,它是中國花錢中一簇頗具民族特色的奇葩,因而深受錢幣愛好者的青睞,成為專題收藏和研究的對象。 “千秋萬歲”錢大多發現于內蒙古地區,即古遼地,因而該錢大部分為遼代所鑄,但五代十國時期的楚馬殷王和幽州劉守恭也有鑄。有的可能是金元以后的鑄品,這就給鑒別斷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仍然是有跡可辨的。 “千秋萬歲”是古代對帝王的專用頌詞,為千秋萬代永遠吉祥之意!缎绿茣ざY樂志》:“謹上千秋萬歲壽”。遼代“千秋萬歲”錢始鑄于何時?有謂始鑄于遼太宗耶律阿保機(926年至938年),有謂始鑄于遼圣宗統和元年(987年)。史載,遼太宗天顯二年(928年)九月,“有司請以上生日為天授節,皇太后生日為永寧節”;又有書載,遼圣宗統和元年“有司請以帝王生日為千齡節,祭日月,禮畢,百僚頌賀”。據此,“千秋萬歲”錢是進獻給皇帝、皇后、皇太后生辰的紀念幣是合乎情理的,同時也作為進貢的禮幣。 “千秋萬歲”錢最早見于宋洪尊賓《泉志》:“李孝美曰:此錢徑三分,文曰‘千秋萬歲’,今甚易得,蓋常歲虜使入貢,人多博易得耳”,即此錢系契丹使臣的貢物,人們大多可通過貿易得到。 在“千秋萬歲”錢中,佩錢甚為少見,在泉著中僅見“一泉雙魚”和“一泉三魚”兩品。筆者集藏一枚“千秋萬歲”佩錢。錢本體外徑40.7毫米、通高86.6毫米,錢身上方是一尊遼代皇帝的盤坐像,左拳高擎于額旁,右掌按于腰間,威風凜凜。其青銅質,傳世品,包漿深褐色,溫潤如玉,錢文為旋讀“千秋萬歲”,屬早期“千秋萬歲”錢,風格粗獷。該錢久經佩帶,自然摩挲嚴重,使錢文模糊失清,但尚可辨識。背紋為“雙蝠”,即“雙!保鉃樽YR皇帝皇后雙雙幸福和福在眼前。 “千秋萬歲”錢在臣下獻給皇帝后,皇上往往又賞賜給臣僚。佩錢是佩帶在身上作為一種高貴身份和崇高榮譽的象征物,同時也是一種護身符、護官符。 |
上一篇:存量稀少的白蓮教嗣統通寶錢 |
下一篇:種種猜測的“興趙重寶”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