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通寶與大明通寶 |
發布日期:07-02-27 09:3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國商報網站 隆武通寶,是南明唐王小朝廷于1645年占據福州時所鑄,行用一年,唐王小朝廷倒臺,隆武通寶停鑄。雖然只鑄一年,但從古錢幣市場上觀察,隆武通寶尚有一定存世量。 隆武通寶只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楷隸相間,版別多樣;小平有大、小樣之分和寬緣窄緣之別,錢文有“生”字隆和“正”字隆兩種,通字有雙點通和單點通、武字右偏旁,有上點武和下點武及無點武,錢背有鑄星紋及“戶”、“工”、“南”、“留”等字,“南”字有大小二樣,“南”、“留”二字較罕。 1644年,明朝被清朝取代,明太祖二十三子唐王檉的后裔朱聿鍵,于崇禎五年(1632年)嗣唐王位,曾被廢為庶人后得赦。明亡后,朱聿鍵蝸居福州,為明朝舊臣鄭鴻逵、鄭芝龍、黃道周等擁立為南明小朝廷為帝,建元隆武。曾以抗清為名,加緊搜刮百姓,又屢議出師北伐,終無所成。次年(1645年),清兵直入福建,朱聿鍵出逃途中被俘,死于福建福州。隆武通寶作為南明小朝廷曾經存在過的歷史見證,遺留后世。 大明通寶是南明魯王朱以海被奉為監國于浙江紹興時所鑄。1644年,清兵入關后,魯王逃亡臺州(今浙江臨海)避難,1645年,被明朝舊臣張國維、張名振等擁立于紹興監國。當年12月鑄行了大明通寶。朱以海奉為監國后,繼與福州唐王朱聿鍵政權相互傾軋,1646年6月,清軍渡錢塘江攻打魯王小政權,張國維兵敗身死,朱以海由被困中逃出,由張名振等護衛流亡海上,后依鄭成功居金門病死。 大明通寶材質有紅銅、黃銅兩種,鑄造不精,只見小平錢,背鑄“戶”、“工”、“帥”等字,也見光背平錢,有的背“帥”在穿上,也有穿右“帥”字。初鑄錢徑26毫米,后鑄錢徑為24毫米至25毫米。大明通寶鑄量少,古幣市場上難覓,市場價位相對高,光背及“戶”、“工”字普品約為300元至500元,背“帥”字的價位要高出近一倍左右。 曾有泉家認為,明朝嘉靖年間鑄過大明通寶,但史無記載。 |
上一篇:清代銀票印版在濰坊市首次亮相 |
下一篇:沉船遺址打撈出歷代錢幣數百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