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花錢中的“!弊皱X |
發布日期:07-02-27 08:4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北京晚報 王達人 這里所說的“!弊皱X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正式流通錢幣,一類是花錢(即古錢幣中的吉祥錢、厭勝錢、吉語錢等,它不是正式流通錢幣)。 流通古幣中使用帶“!弊值呢泿牛壳八钤绲氖呛髸x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鑄造的“天福元寶”銅錢,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這一銅錢的鑄造,還有一段歷史原由:五代十國后唐末年,天平節度使石敬瑭投靠契丹,獻中原16州,拜小他12歲的契丹王為義父,娶契丹貴族女為妻。契丹幫他奪得后唐江山,做了兒皇帝,立國為晉(史稱后晉),稱“高祖”。他認為自己得天下是上天賜福,于是取國號為“天!保轮艰T造“天福元寶”銅錢。一百多年后,先投宋后降遼、搖搖欲墜的西夏政權,為祈禱改變危機,福至降臨,于公元1053年,改元“福承道”,鑄造了西夏錢文的“福寶”錢。這兩種“!弊皱X均因其朝代生存時間很短,故而留存下來的極少。 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詔告天下佛寺,收廢寺銅鑄“開元通寶”錢。揚州節度使李紳于新錢背后加“昌”字以紀年號,其后各地鑄的“開元通寶”則均以本州郡名為背文,統稱“會昌開元”。這種錢的背文共有23種,其中一種即為“福”字!案!弊忠话阍诖┥稀⒋┫录按┯艺呱跎佟L瞥┠(公元905年),統治福建的瑯邪王(后梁太祖朱全忠封其為閩王)王審知下令鑄造鉛質“開元通寶”,背后也有“福”字。 清順治年間,隨著五次改制產生了五種形式的銅錢——順治通寶,史稱“順治五式”,從而確立了清代的貨幣體系。其中順治二式(又名“順治單字記局式”),是繼順治一式后的第二類順治錢形式,始鑄于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停于順治九年(1652年)。錢背由一個單一漢字(有穿上、穿右及穿左三類)記載其鑄錢局。順治六年(1649年)福建省局提準開鑄順治通寶背“!弊皱X。現僅發現有穿上“!卞X,《古泉大全》記載的穿右“福”錢未見實物。另外順治五式(又名順治“滿漢文式”),其背文由本省滿文局稱和漢文局稱組成,可惜的是由福建省局鑄造的滿漢文“!弊皱X迄今亦未見到實物。清朝的這些“!弊皱X雖不是祈福專鑄錢,但因有“!弊郑恢睘槿藗兯姁邸 在歷代花錢中,“!弊皱X占了很大的比重,如“福壽雙全”、“福壽康寧”、“福壽長春”、“福壽齊增”、“福祿壽喜”、“福祿萬代”、“福德長壽”、“福海壽山”、“福自天來”、“福星高照”、“福在眼前”、“天官賜!、“壽福康寧”、“福如東!薄ⅰ暗赂鄣摗薄ⅰ疤礁O蟆薄ⅰ案垩幽辍、“萬福來臨”、“驅邪降福”、“福壽齊天”、“福隨左邇”等等,約有150余種。與福同義的吉語花錢及用蝙蝠作紋飾的花錢就更不勝枚舉了。 |
上一篇: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銀幣一枚請大家鑒賞交流 |
下一篇:收藏錢幣其樂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