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書古幣也生輝 |
發(fā)布日期:07-02-02 08:5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diǎn)擊: |
中國商報(bào) 黃紹錦 筆者珍藏多年古錢幣,其中一部分古幣面文為異書省筆,現(xiàn)將它們展示給大家以共賞。異書省筆是指古錢幣的錢文字體寫法怪拙、奇特,或缺筆少劃。 乾德元寶,系十國前蜀王建之子王衍乾德年間(919年至924年)鑄。此錢直徑2.29厘米,厚0.19厘米,穿0.64厘米,重2.2克,小平,光背,錢文隸書,旋讀,面文“乾”字的右下旁鉤多一撇,寫成“匕”,少見。 咸平元寶,系宋真宗趙恒咸平年間(998年至1003年)鑄。此錢直徑2.4厘米,厚0.18厘米,穿0.56厘米,重2.2克,小平,光背,錢文真書,旋讀,面文“咸”字中的“口”字的第二筆無一豎,“寶”字為簡寶,此錢曾在《王蔭嘉品泉錄》一書中刊載過,較罕見。 紹圣元寶,系宋哲宗紹圣年間(1094年至1098年)鑄。此錢直徑2.4厘米,厚0.11厘米,穿0.58厘米,重2.3克,小平,光背,錢文篆書,旋讀,面文繁體“圣”字的下部為異書,少見。 紹圣元寶,系宋哲宗紹圣年間(1094年至1098年)鑄。此錢直徑2.4厘米,厚0.11厘米,穿0.68厘米,重2克,小平,光背,錢文行書,旋讀,面文繁體“圣”字的上部左邊“耳”字傍中間多一豎,較罕見。 順治通寶,系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guān)主國于順治年間(1644年至1661年)所鑄制錢。此錢直徑2.5厘米,厚0.12厘米,穿0.51厘米,重3.6克,小平,背漢文“陜一厘”,錢文楷書,直讀,面文“通”字的走之底左上挑,少見。 康熙通寶,系清圣祖康熙年間(1662年至1722年)所鑄制錢。此錢直徑2.57厘米,厚0.09厘米,穿0.54厘米,重2.6克,小平,背滿漢文“東”,廣東局,錢文楷書,直讀,面文繁體“寶”字的中部左邊的“王”字中間少一豎,寫成“三”字,少見。 嘉慶通寶,系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年至1820年)鑄。此錢直徑2.17厘米,厚0.11厘米,穿0.62厘米,重2克,小平,背滿文寶蘇局,錢文楷書,直讀,面文“嘉”字的上部“土”字的底下兩個(gè)口,且鎏金,罕見。 開圣元寶,系安南錢。此錢直徑2.08厘米,厚0.08厘米,穿0.58厘米,重1.4克,小平,光背,錢文篆楷兼書,旋讀,面文“開”字雙腳向外開,少見。 我國古錢幣出現(xiàn)異書減筆的原因,一是錢幣可能為私鑄錢,因制幣者文化水平不高所致。二是可能因鑄幣模具時(shí)間過長磨損碰撞所致。 |
上一篇:短命的弘光通寶 |
下一篇:珊瑚壩上為何有挖不盡的古銅錢?(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