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光緒銀毫 由商鑄到官鑄的演變 |
發布日期:07-01-30 09:1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國商報 林南中 福建光緒銀毫有兩種版銘,一種是“福建省造”,另一種是“福建官局造”。省造光緒銀毫在民間被稱為“福角”,官局造銀毫則被稱為“官角”。光緒年間兩種不同版銘的福建光緒銀幣,分別由官、私銀元局所鑄,是其有別他省的一大特點。 光緒十五年(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獲準在廣東開鑄國產“龍銀”。由于其采用進口設備鑄造,設計精美大方,流通市場后頗受百姓歡迎。 光緒二十年(1894年),福州鄉紳孫利用稟請閩浙總督譚鐘麟創設銀元局,獲準后,銀元局由商辦集資創立,廠址設在福州南臺,仿照廣東光緒銀元樣式鑄造庫平1.44錢、0.72錢、0.36錢3種幣值的光緒銀毫,這套省造光緒銀毫也是福建最早的機鑄銀幣。該套銀毫成色為70%至80%,幣面上緣署“福建省造”,中間珠圈內書“光緒元寶”,下緣是計重;背面是“蛟龍”圖案。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張之洞向朝廷參奏“各省鑄造銀錢請統由官辦不準商人搭股及自行鑄造”。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福建接到戶部咨文,稱:“無論金銀銅何項錢幣,統由官辦,不準商人附搭股本,更不準自行鑄造,行閩遵照”。時任閩浙總督邊寶泉接旨后,不敢怠慢,急令“該商停鑄,改歸官制,以收利權”。 福建商辦銀元局收歸官辦后,為示與商鑄銀毫有所區別,重新設計了銀幣的版面,正面銘文由原來的“福建省造”改為“福建官局造”,背面“蛟龍”則更換成“蟠龍”圖案。福建官局除了繼續鑄造1.44錢、0.72錢、0.36錢3種幣值的銀輔幣外,也試鑄了庫平7.2錢的官局造光緒元寶,這種1元型主幣僅鑄10枚樣幣,存世極其珍罕,被譽為“中國近代銀元十大珍品”之一。 |
上一篇:罕見的“背臺灣”錢幣 |
下一篇:朝鮮王國鑄造的“十錢通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