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金幣 |
發布日期:07-01-10 15:3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2007-01-10 長沙晚報 我國以金作為金幣,最早是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當時所鑄的“大清金幣”,系天津造幣廠鑄造,純金,重量為“庫平一兩”,相當于現在31.25克。背面是“龍”的圖案,因為龍是皇帝的象征。該金幣鑄造屬實驗性質,為數不多,這種我國最早的金幣,十分珍貴,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新疆也鑄造過餉金,餉金有分為兩種:一種兩錢;一種一錢。因新疆早有外金幣流入,鑄餉金是為了抵制外國金幣,但并未流通,亦非國家所鑄。民國時期的1919年,天津造幣廠又試鑄有袁世凱頭像的金幣,也未正式發行。還有“洪憲金”、“滇字金”、“山東金”等,也是官方鑄造,均未在社會上流通。如云南為紀念唐繼堯推倒帝制再造共和的功德,而鑄造有“共和紀念”字樣的金幣,重量一錢三分,一個金幣可換五個銀元,曾在西南各省流通過。云南的“滇字金”,背面有“滇”字和稻穗的圖案而得名。 |
上一篇:咸豐重寶-寶蘇當百(寬緣)和當五十 |
下一篇:一枚大清幣能賣3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