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之路古國錢幣”展出 |
發布日期:06-12-07 08:2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東方早報 李靜 在古代絲綢之路的研究中,錢幣文物的搜集、考釋、分析與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對認識絲路的歷史文化、經濟、宗教和藝術方面的問題可以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由上海博物館主辦的“絲綢之路古國錢幣暨絲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昨天起在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國內外近60位這個領域的尖端學術帶頭人出席這次會議。這既是錢幣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事件,也使上海博物館推出了館藏絲綢之路古代國家錢幣。 參加“絲綢之路古國錢幣暨絲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包括倫敦大學尼古拉·威廉姆斯教授、柏林自由大學的亨利·法克教授、耶魯大學的韓森教授和法國國家圖書館的蒂埃里教授等。 ■成吉思汗金幣首展 絲綢之路古國錢幣主要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制作使用過的各類用于貿易流通的貨幣總稱。上博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絲路古幣和中國歷代貨幣是研究領域的兩大門類,與中國古代錢幣由青銅澆鑄等方法制成不同的是,這些貨幣都是機制幣。 上海博物館藏有杜維善、譚端言伉儷捐贈的2000多件絲路古幣,前不久重新開館的上博錢幣館展出了其中的重要部分。首次展出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金幣異常珍貴,“這枚金幣上第一次發現成吉思汗的銘文,記載了鑄造的時間和地點,在鑄造時就具有紀念幣的性質,很可能是不流通的,數量非常有限,”上博專家王樾介紹說,“更為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見證著成吉思汗發起的‘西征’的歷程。”據悉,雖然命名為成吉思汗金幣,但不一定是他本人下令制作的。其現存的可統計的數量為60枚,但絕大部分都在海外,曾在大英博物館展出,在上海博物館以常設展的形式推出。 ■完整收藏見證絲路歷史 早報記者從研討會現場了解到,從全球領域來看,能集中展示絲路錢幣的主要是大英博物館和法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博物館的絲路古幣,種類繁多,使用流通地域廣泛,時代跨度大,是國內僅有的藝術性強、主題明確的絲路錢幣收藏。“相對于國外博物館等收藏展覽大量外國文物,中國的博物館很少有海外文物收藏,作為常設展推出的更少,上博系統化地展出這批絲路古幣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與會一位專家說。 絲綢之路本身是一條東西貿易之路,承載了大量歷史、文化交流信息。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各國貨幣對于研究各國歷史文化有特殊地位。“從古代貴霜國的貨幣中可以窺視其王系的變遷。”王樾舉例說。 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表示,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民眾對于古代絲綢之路的研究都很關注,見證絲路文物遺存的收集工作是一大難題。“錢幣收藏歷來講究系統性,這讓絲路古幣成為研究絲綢之路各類文明的最重要的實物標本。這也是上博大力推出此次研討會的另一層意義。”他說。 |
上一篇:存世僅數十枚上博獲贈一枚 成吉思汗金幣露面 |
下一篇:承上啟下的機制方孔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