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錢幣 |
發布日期:06-12-05 13:1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國最早的鐵錢
錢幣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鐵錢是西漢末年公孫述在四川成都稱帝時所鑄的鐵五銖,現此說已被否定。解放后我國湖南長沙、衡陽和陜西西安等地的西漢古墓中出土數量不少的鐵質半兩錢,僅長沙西漢古墓一次出土就達32枚,面文篆書“半兩”二字,方空無郭或有郭,其形制、輕重與文帝四銖半兩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說,這種西漢初期的鐵質半兩是我國最早的鐵錢。 中國最早的鉛錢 我國各地曾先后出土墓葬或窯葬的各種鉛錢,如鉛制郢愛、鉛制圜錢、鉛制大泉五十、鉛制五銖等。但是這些鉛錢不是冥錢,就是民間私鑄的偽錢,并非真正官鑄流通貨幣。我國官鑄流通鉛錢應以五代十國時期閩王審知在后梁貞明二年(916年)所鑄鉛質開元通寶小平錢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閩”字三種。 中國最早使用錯金工藝的錢幣 王莽在居攝二年(公元7年)進行第一次改革,除原有五銖錢繼續行使外,又發行三種新貨幣,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一刀平五千的形狀很像現在的鑰匙,錢體由刀環和刀柄兩部分組成,環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為“平五千”三字,其中環文“一刀”二字用黃金嵌錯而成,俗稱“金錯刀”,每枚值五銖錢五千個。 一刀平五千是我國最早使用,而且也是唯一用錯金工藝制成的錢幣。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為錢幣收藏者所珍愛。在我國古代詩歌中也有不少贊美“金錯刀”的內容,如杜甫詩:“金錯囊徒罄,銀壺酒易賒”。 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錢幣 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118年)令郡國鑄五銖錢,錢文“五銖”,重如其文,正面有外郭而無內郭,背面均有內外郭。五銖錢大小輕重適中,使用稱便。元狩五銖的誕生開創了五銖的體制,是中國貨幣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自西漢武帝元狩五年起,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止,五銖錢共流通了739年,是我國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 中國最早的國號年號并鑄錢 公元419年大夏國國王赫連勃勃還都統萬(今陜西靖邊白城子),改元真興并鑄“大夏真興”錢。大夏乃國號、真興乃年號。“大夏真興”錢是我國最早的一枚國號、年號并鑄在一起的錢幣。 中國最早鑄有地名的方孔圓錢 零陵先賢傳曰:“劉備拔成都,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劉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價。’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這里所說的直百錢即指直百五銖。有一種背面有“為”字的直百五銖乃劉備在四川楗為所鑄,是我國最早鑄有地名的方孔圓錢。 |
上一篇:大清銅幣白銅樣錢 |
下一篇:存世僅數十枚上博獲贈一枚 成吉思汗金幣露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