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都有天啟通寶 |
發布日期:06-11-30 16:3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中國商報 泉 義 明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神宗朱翊鈞病逝,其長子朱常洛繼任,廟號光宗,年號泰昌。光宗即位一個月而亡,后由神宗長孫,16歲的朱由校繼任。一個泱泱大國的君主,就由一個幾乎是文盲的懵懂少年統治。朱由校即位,詔以明年為天啟元年,并開鑄天啟通寶,廟號熹宗,在位7年,享年23歲。 中國古代史上,天啟年號用過幾次,元末南方起義軍紅巾軍領袖徐壽輝曾鑄過天啟通寶。古代帝王忌諱襲用舊年號。天啟皇帝是個文盲,更為荒唐的是,替皇帝掌權的秉筆太監魏忠賢也是個文盲。 明代天啟年間,只有通寶沒有元寶:因避諱朱元璋的名字,明代不鑄元寶。自鑄天啟通寶以后,明代錢制開始復雜起來,天啟通寶的版別就有數十種。從面值上看,有小平錢、折二、當十錢;從文字形制上看,有“啟”字戶旁“點”戶者,有一橫戶者,有通字甬頭從 者,多數從三角頭;有字肥闊者,也有字大緣細者;錢背有的鑄有星、月、云、紋,也有光背或鑄有地名、紀值者,如背戶、工、浙、云、鎮、新、院(分為大院和小院字)、京、密、入、奉旨等。背紀值的有:壹錢、一錢、一分、一錢一分、新一錢一分、府、十、十·一兩、十·一兩密、鎮十、十文、十兩等,也有幾種合背錢。從鑄錢的材質看,有青銅,也有赤銅。據食貨志介紹,天啟元年,兵部尚書王象乾請鑄過當十、當百、當千三等大錢,用龍紋仿漢代白金三品之制,但從未見過明代龍紋大錢。另外,在錢幣市場上有時見到一種天啟小平錢,直徑約23毫米左右,肉較厚,文字不整,傳說是明代民間喪事用錢,人稱“鬼天啟”。 古幣收藏大家丁福保在親著的《古錢大詞典》中介紹,明初規定一貫準錢千文,一兩是指銀數。崇禎時定錢式,每文重一錢,每千文銀一兩。天啟大錢背“十·一兩”,“一兩”二字似當千文,但穿上鑄“十”字,又似當十錢,豈有當十錢而值銀一兩的道理? 比明天啟早263年的元代末年(公元1358年),江西紅巾軍領袖徐壽輝遷都漢陽后,鑄有天啟通寶,有小平、折二、折三3種,均為紫銅。錢文楷書對讀,其中折二為楷篆兩種書體,文字遒勁端莊,它與明天啟通寶的區別在于鑄錢材質為紫銅,外緣較細,啟字的戶部,上邊一橫連著左撇成一體,天字首橫較長,人稱它為徐天啟,較為珍稀。 |
上一篇:吳三桂的昭武通寶小平錢 |
下一篇:香港老銀元兼顧中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