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快報 李承展
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永光元年(465年)鑄造一種二銖類小錢。面對無法制止的民間盜鑄之風,讓百姓自供銅料,于官府錢署鼓鑄二銖錢,十萬錢不盈一揖,輕薄而稱鵝眼、綖環。“永光”、“景和”即是此時所鑄之二銖錢!坝拦狻蹦晏杻H行用七個月便改元“景和”,故二珍泉鑄期短,鑄量少,加上輕薄易損,留傳至今已罕之又罕,故向為泉家珍視。
筆者數年前從一古泉商賈手中購得一對“永光”、“景和”珍泉。二泉小是小,但制作精整,滿身披綠,偶露黑褐地。二泉泉文皆刻于左右而非上下,字跡古篆秀美清晰,“永光”二字極類懸針。“永光”徑1.6厘米,重1克,“景和”徑1.75厘米,重1.5克,二泉均廣穿,皆內外廓。
羅伯昭先生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先后集得二枚“景和”錢,方藥雨先生始不信有此泉,一見羅氏之泉,驚嘆欲絕,為此一飽眼福而稱謝不已。另一枚“景和”錢楊成麟得自北方,竟與戴葆庭換得折五弘治大錢。此皆泉界佳話,方信“永光”、“景和”二泉之珍貴。
撰此文,與泉友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