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已于今年4月結束為期3個多月的首期考古發掘,共出水文物超3萬件。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四川眉山警方已經破獲“江口沉銀”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累計追回文物1000余件,其中包括“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在內的國家珍貴文物100多件,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文物案之一。
昨日,偵破該案的立功集體和個人分別受到公安部、四川省公安廳和眉山市的表彰,包括集體一等功一個,個人一等功2人、二等功7人、三等功7人。辦案民警向記者披露了這起2016年全國破獲的最大文物案。
江口“淘寶”
從傳言到盜掘倒賣
2005年4月
彭山縣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過程中挖出7枚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消息傳開,附近居民先是到江邊隨機會挖掘撿拾 ,后來演變為用潛水裝備和探測工具到江中探寶
2014年初
彭山警方獲知,有人用專業設備夜間潛入“江口沉銀遺址”河道區域內,盜挖文物后賣給文物販子,高價倒賣到外地賺取暴利
2014年5月1日
彭山警方經過初查后成立專案組展開秘密調查
2015年11月30日
專案組從山西富商手里追回涉案文物100余件,其中包括一枚“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等國家一、二級文物
數說
“江口沉銀”特大盜案
2016年全國破獲的最大文物案
歷時兩年多 轉戰10多省份
專案組民警輾轉北京、山西、浙江、西藏、青海、云南、
遼寧、山東、內蒙古、重慶等省份,行程10余萬公里
追回文物1000余件
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00多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大
元帥金印等,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
涉案文物交易金額3億余元
打掉盜掘文物團伙10個
摧毀倒賣文物網絡9個
抓獲犯罪嫌疑人70余人
貪欲的由來
7枚銀錠引發“淘寶”潮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這首流傳數百年的童謠,成為無數人追尋張獻忠財寶的口訣。1999年,國內報刊網站曾以《解讀“千船沉銀”之謎》為題,對江口沉銀傳說作了大規模報道。6年后,一次偶然揭開了“千船沉銀”之謎。
2005年4月20日上午,彭山縣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過程中,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7枚銀錠,經四川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明代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
此后,江口岷江河域有沉銀的消息不脛而走,引來附近居民“淘寶”撿拾,“最開始村民使用鐵鍬、鋤頭等農具只是在江邊隨便挖挖,后來便有不少人開始學習潛水,買專業的潛水工具到江中探寶。”辦案人員介紹,這些人員有專業的潛水裝備,配備了金屬探測儀,當探到金屬物質時,他們一邊清理泥沙一邊繼續探測,最后他們將剩下的物質全部撈到船上進行分揀清理。
冬夜巡查
1公里江面現20多艘漁船
2014年初,彭山警方獲得確切消息稱,江口鎮岷江河道附近的部分村民,利用專業設備夜間潛入“江口沉銀遺址”河道區域內,盜挖文物后賣給文物販子,高價倒賣到外地賺取暴利。
當年5月1日,彭山警方經過初查后成立專案組展開秘密調查。“案件前期偵查工作絕對保密,當時參與偵查的只有我們四個人。”辦案人員說,由于人手有限,線索數據量大,處理整合數據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偵查工作持續了整整一年多,才將整個利益鏈條慢慢摸清,案情進入偵破階段。”
12月的一個夜晚,辦案人員騎著摩托車,往江口鎮政府駛去。進入岷江大橋前,他關閉了車燈。在離江口鎮政府還有數百米之外,他靠邊停車,步行前往。
深夜12點的江面一派熱火朝天,雖然船只都沒有開燈,但船上有人打手電筒,他借著微弱燈光發現,一公里長的江面上,居然有二十多艘漁船。
接近江口鎮政府處,兩個黑影從路旁竄出,他嚇了一跳。兩人下身穿著潛水服,雙手抱著潛水服上半部分,橫穿過四米寬的古街,徑直向岷江河灘跑去。再一抬頭,古街邊的居民二樓上,不少中年人正在打望,他推測應該是下水盜寶者的父母。“后經調查,確實是家族式作案。”
秘查一年收網
同步抓捕6個盜掘團伙
這樣的夜巡,讓辦案人員搞清了下河通道、船只數量、人員組成等情況。經過反復偵查,以盜掘“江口沉銀遺址”文物為目標的6個盜掘團伙、3個倒賣團伙,總計40余名涉案人員被逐漸摸清。該案涉及全國十多個省市,涉案文物百余件,涉案金額過億。
2015年4月25日,眉山警方抽調212名民警組成抓捕行動隊,分成8個抓捕組對已掌握的6個盜掘團伙骨干展開了同步抓捕。而事實上這200多位民警中,只有辦案核心成員知道案情,大部分人只知道在什么地方抓捕什么人。
“當時不止老婆家人不知道我這一年在忙什么,連參與抓捕的民警也不知道案情。直到抓捕結束后,整個眉山都知道情況了,家人才知道原來是在忙這些。”辦案人員說。
突破審訊難點
惡補文物知識成“專家”
犯罪嫌疑人到案之后,專案組將涉案人員分別羈押在四川省4個市州的十余個看守所進行審訊。由于作案時間跨度長、線索紛繁復雜、加之犯罪嫌疑人之間定有攻守同盟等原因,審訊并不順利。
“當時壓力很大,連著兩天熬通宵之后,躺在床上仍然睡不著。”辦案人員介紹。對此,專案組一方面對主要犯罪嫌疑人進行審訊,一方面開始政策攻心。
對于犯罪嫌疑人辯稱自己沒有倒賣文物,所謂的文物是假的,或者稱文物不是“江口沉銀”的產物,辦案人員通過上網、看書、查資料了解文物的背景、年代、真偽等情況,“必須變成這方面的專家,才能去駁斥他們。”辦案人員說。
為了在審訊中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辦案人員介紹:“通過跟他們交流,我們彼此熟悉了、成為朋友,他才會告訴你線索。”隨著工作的深入,犯罪嫌疑人開始交代自己涉嫌的違法犯罪事實,并積極檢舉揭發他人的違法犯罪行為。
兩次赴山西周旋
從富商手中追回張獻忠金印
專案組結合前期偵查掌握的線索,逐步梳理出了康某等多個倒賣文物團伙,追贓工作迅速分線展開。
2015年8月初,專案組發現文物商人李某涉嫌大量交易“江口沉銀遺址”內的被盜文物,立即派出工作組抓捕。李某聞風而逃,專案組一行4人輾轉4個省,終于在青海將李某抓獲,追回涉案文物22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3件,包括“長沙府天啟元年五十兩金錠”1枚(一級文物)、花鳥、龍紋金腰牌2個(二級文物)。
案件中期,追繳張獻忠金印成了此案的首要任務。據了解,“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鑄造于1643年農歷11月,是張獻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對考證沉船文物性質極為關鍵。
經進一步偵查,發現該金老虎印幾經轉手后流向了山西省一名富商。2015年10月,專案組與該富商進行了正面接觸,經過十余天的時間,他承認與成都某商人有過文物交易,但否認與其有過金老虎印、金銀冊等涉及彭山的文物交易,這讓追贓工作陷入了僵局。
2015年11月30日,經過取證,專案組再次來到山西,經過多次周旋,終于成功從該富商手里追回涉案文物100余件,其中包括一枚“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一級文物)、一株搖錢樹(一級文物)、七張金冊(一、二級文物)。
成都晚報見習記者 閆宇恒 (警方供圖)
來源: 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