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金質佛幣出土追記---“淳化元寶”的發現 |
發布日期:09-10-10 14:22: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五臺山佛教協會 作者: |
祥云。坐像為觀音,立像手持如意者為散財童子(亦說掌馱)。像的眼鼻口是鑄后鐫刻的。背像正上方有砸戳一二三四或無號者,釋為淳化紀年序號。其形其制為歷代鑄幣之罕見,大批金錢出土及鑄造之精美,為全國首次發現。錢文“淳化元寶”為宋太宗真行草三體錢文中之行書。宋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親書錢文的皇帝,開御書錢之先河。“淳化元寶”是他精心設計,專爐鑄造,專給五臺山佛寺的供養錢。 宋太宗趙炅生于西京應天院,從小就打上佛教思想的印記,太平興國4年,他親自掛帥收復山西時,卜者言:“有菩薩保佑,五月初五,不戰可勝。”果然,在端午節這天,北漢劉繼元降宋。從此,結束了中國五代十國的分割局面。宋太宗認為五臺山佛祖顯靈,遂耗資千萬修建太平興國寺,鑄大鐘,造金銅文殊菩薩,詔修十寺。可見,鑄金佛錢以供養,當在情理之中。 《清涼寺志》中記載了宋太宗對五臺山寺廟的恩德:“自太宗至仁宗三代圣主,眷想靈峰,流光五頂,天書玉禮,凡三百八十軸,懨隆佛化,照曜林蔽,清涼之佛化,于時為盛。” 人們不禁要問:宋太宗給五臺山佛寺造供養錢,既無史載,又極其縝密,這是為什么?說穿了這是宋太宗為了避嫌。據考證,佛教宣傳布施供養錢,可積施主無量功德,有“施主旋錢,不得互用”的規定。既然布施供養錢旨在功德,不得互用,且太宗鑄金錢用料是從左藏庫提取的,他不想違規,所以,鑄出金錢后,就派人秘密埋藏,積己之功德,正因為如此,沉睡了千年的“淳化元寶”才能夠完好的保存下來。 “淳化元寶”重見天日,一展雄風,使五臺山佛教圣地又添異彩。一錢知千秋,“淳化元寶”的發現,為進一步研究宋代佛寺建筑和中國佛教文化,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也為研究宋代錢幣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展示了清晰的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