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從韶關(guān)武江邊挖出古錢幣和瓷片 實際價值存疑
眾人齊“淘寶”。
挖出來的“寶貝”。
廣州日報韶關(guān)訊 (全媒體記者卜瑜攝影報道)連日來,有不少市民給廣州日報打來報料電話稱:在韶關(guān)市區(qū)武江河段岸邊,出現(xiàn)了不少“挖寶人”,每天都能從河中挖出不少古代錢幣和瓷片。
記者昨天上午趕到現(xiàn)場看到,受枯水期影響,武江河道內(nèi)水位下降明顯,沿岸許多河床都已裸露在外。在橫跨武江兩岸的武江橋下約100米的范圍內(nèi),有大量男女老幼蹲伏在河床上“埋頭苦干”。他們大都三五成群,將沿岸河段劃分了各自的“工作區(qū)”。他們有些揮舞著鋤頭、十字鎬,將河床開挖出一條壕溝“深入探索”。有的人則用鏟子,細(xì)細(xì)地將一團團的砂石分解。有的人取來了廚房里的篩網(wǎng),將河砂放置其上“披沙揀金”。還有的人沒有工具,“就地取材”在河邊找了塊長形石頭直接開挖。
更有2名女子“競爭激烈”,竟然挽起褲腿走入水中摸索,“敬業(yè)”的她們越走越遠(yuǎn)直入河中央,看著著實令人捏一把汗。還有一位老人,帶著2名年約3歲左右的幼童也在“認(rèn)真工作”。
武江橋上大小車輛川流不息,橋下眾人揮汗如雨在“工作”,河邊也聚集了不少過路市民在看熱鬧,但絲毫無損這些挖寶人的干勁。每當(dāng)有人有所發(fā)現(xiàn),都會引來一群人聚攏過來圍觀,“嘖嘖”稱贊一番后再散去繼續(xù)尋寶。在記者停留的2個多小時里,有人挖到了銅錢,有人挖到了銅鑰匙、銅鎖,有人挖到了魚鉤,有人挖到了殘缺的玻璃珠,還有人挖到了帶著精美花紋的碎瓷片。盡管這些“寶貝”通體沾滿污泥河砂,看上去如同“破銅爛鐵”一般,但挖寶人還是“如獲至寶”,細(xì)心收起后繼續(xù)挖掘。
一群正在岸邊運動的老人一邊看熱鬧,一邊七嘴八舌地表達(dá)著不安:“水剛退的時候,這河泥又腥又臭,也不知道有多臟。”“這幾天聽說要變天,萬一上游下大雨,河水突然暴漲怎么辦?你看有些人還帶著小娃娃在挖呢!”“你看那兩個站在河中央的人,有些河床下面都會有‘暗河’或‘地漏’,萬一陷進去怎么辦?”
然而,這些冒著風(fēng)險挖來的古錢幣,恐怕未必那么值錢。
到底有些什么“寶”?
多數(shù)不過是明清商人祈福物
今年已是花甲之年的陳先生一邊忙活一邊氣喘吁吁地告訴記者,自己退休閑著沒事干,只是出于“好玩”“好奇”而前來“尋寶”!懊磕昵锒_始,雨下得少,河水下降進入枯水期后,只要河床裸露都會有人到河床上挖銅錢。不僅武江,湞江百年東街一帶同樣有很多人在挖。像今天這個地方,已經(jīng)被人挖了大約一周了,我已經(jīng)算是晚來的了!
老陳說,自己挖了2天,只挖到了7枚銅錢和少量無法分辨用途、銹跡斑斑的金屬片。僅有的7枚銅錢都是清代咸豐至光緒年間的普通銅錢,品相也不好,“有些連字都磨得看不清了”。這些“寶貝”真的值錢嗎?老陳對此心里也沒底:“不清楚值多少錢。我只是看見很多人挖,反正也沒事做就跟著過來湊熱鬧。”在旁看熱鬧的一位市民插話:“這些清代晚期普通錢幣,周末到韶關(guān)海關(guān)旁的跳蚤市場買,也就是幾塊錢一個!
但是,為何這一河段會有銅錢埋于河床中?
記者查閱《韶州府志》《曲江縣志》等古籍發(fā)現(xiàn),明清時代韶城已經(jīng)是嶺南北上重要關(guān)口,南來北往的許多客商、途人都會在出省進省時在此休憩,流動人口非常多。而當(dāng)時韶城內(nèi)有4座關(guān)帝廟,其中一座就位于如今眾人尋寶的河岸附近。
當(dāng)?shù)孛耖g傳說,曾有人在西河隔江望向這座關(guān)帝廟時,曾看見關(guān)帝“立城西頂樓,身披金甲藍(lán)紗巾”。故明清時代許多民眾、客商都在此祈福,將銅錢、祭品等拋入江中。日積月累,這一河段的河床上便散落了許多古代銅錢。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