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現場。
出土的古物。
大寧網消息(記者 陳健) “哇,這里居然有古錢幣!”由于下雨,福鼎市白琳鎮八尺門一塊安置地后山出現山體滑坡,大量淤泥堆積在安置地上。當施工人員在清淤時,竟意外發現了5枚古錢幣和一個青釉瓷罐。后經專家初步鑒定,5枚古錢幣為宋代貨幣,距今有八九百年歷史,而青釉瓷罐則為元代古物。據專家介紹,該5枚古錢幣和青釉瓷罐的出土,對于研究福鼎北宋時期當地的經濟、商貿發展狀況提供了實物資料。昨日上午,記者采訪了福鼎市博物館館長王傳銘,他向記者介紹了古物出土的經過。
王傳銘告訴記者,今年4月20日下午5時左右,福鼎市白琳鎮八尺門大橋安置地的一處工地上,由于連續下雨,該安置地后山出現山體滑坡,大量淤泥堆積在安置地。當日清淤時,施工人員在現場泥地里發現了5枚古錢幣和一個青釉瓷罐。事后,接當地文化站有關負責人的通知,王傳銘于次日上午趕到現場。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工地上發現宋代古錢幣和元代的青釉瓷罐。”據王傳銘介紹,之前施工人員并不知道現場有古墓,因雨水沖刷及山體滑坡,古墓才顯現出來。古墓為6個坑洞緊密相連,置于半山腰中,坑洞內還有5具骨骸。
“是一座平民墓,不是大墓。”王傳銘告訴記者,經他們初步鑒定,5枚古錢幣中一枚為北宋宋徽宗趙佶年間發行的“宣和通寶”,另外4枚為宋代銅錢。
王傳銘表示,此次出土的這枚“宣和通寶”頗有來頭。據其介紹,該古幣直徑2.51厘米、厚1.2毫米、重4.4克、寬緣重輪、隸書、大和、粗字、隔輪。最為奇異之處是重輪,在錢幣銘文四周明顯有一道重輪,錢緣也顯得更寬。
據了解,北宋錢幣是我國錢幣鑄造及錢文藝術的高峰,徽宗錢幣就是其中的“頂峰”,而徽宗最后一個年號所鑄“宣和通寶”,又是北宋錢幣之集大成者,從藝術、精良鑄工及版式變化,均可作為此時期的代表。
王傳銘表示,這些古錢幣和青釉瓷罐的文物價值雖不是很高,但為研究福鼎北宋時期當地的經濟、商貿發展狀況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一定歷史價值。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大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