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西昌市大通樓外打鐵巷意外出土了百余斤清代錢幣。消息一經傳出,每天數百市民蜂擁前來私挖、販賣古幣。
從6日開始,市文管所聯合了市公安局將現場拾得的錢幣進行收回,并送往派出所保管。警方派出多名民警在現場值守,叫停民眾私自挖掘的行為,打鐵巷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10日,派出所將收繳的古錢幣移交給市文管所,共計14斤5兩。
“1、2、3、4……總共98枚。”5月10日下午3點,西昌市文管所工作人員前往西昌市公安局外南派出所接收部分大通樓外出土的古錢幣。
該些錢幣共計14斤5兩,包括初步清理過的98枚,未清理過的13.6兩,雙方完成了移交手續。
這些零散的古錢幣,是近幾日被市民挖出販賣后,派出所民警在巡查時繳獲的。經歷了被挖掘、被販賣、被收繳的遭遇,幾經周折,古錢幣終于回到了它們的歸屬地——西昌市文管所。
回顧:市民扎堆挖土尋寶
前幾天,大通樓外的打鐵巷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自從5月6日中午該地意外出土了大批清代鑄幣后,這批錢幣就被市民盯上了。有的人為了搶占一個好坑位,天未亮就已經在現場守候。有的人則是慕名而來,跟風私自挖掘、販賣古幣,一時間引起了買賣古錢幣熱潮。(本報5月10日曾報道)
那幾天每天都有數百號人來到施工現場,有的背起背篼、拿起鋤頭就開挖,有的隔岸觀火,等別人挖到成色、樣貌都不錯的錢幣就出手購買。若是遇上稍微好點的貨色,甚至還有好幾撥人爭相購買。部分人是購買來收藏的,部分人是購買來倒賣,準備從中獲得好處。
單個的錢幣多數10元一個,成串的則上百元。整個施工現場完全就是人潮涌動的集市,現挖現賣好不熱鬧,殊不知私挖、販賣古文物的行為是違法的。
大家挖得熱鬧,但其實這批出土的清代鑄幣經濟價值甚微。據市文管所研究員姜先杰介紹,這批古錢幣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對于研究西昌的經濟發展史、貨幣鑄造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這類錢幣并不是稀有物品,所以不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據他估算,該錢幣在市面上2元一枚就能購得。
管理:警方值守禁止私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在我國境內出土的文物屬于國家所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哄搶、私分、藏匿。根據相關規定,若在現場發現挖掘、販賣古文物的情況,將沒收其文物,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刑法》的相關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多數市民缺乏相關法律知識,才蜂擁而至挖掘土內殘留的錢幣。針對這一情況下,從6日開始,市文管所就聯合了外南派出所、北城派出所、特巡大隊的民警,將現場拾得的錢幣進行收回,并送往外南派出所保管。
但是隨著得到消息的人越來越多,私挖錢幣的情況愈演愈烈,每天都有數百人聚集在現場。為更好地控制私自挖掘、販賣古物的行為,9日下午,警方派出了多名民警在現場值守,并勸導、疏散人群,叫停民眾私自挖掘的行為。
現狀:現場已恢復平靜
10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打鐵巷挖出古錢幣的施工現場,發現黃土堆上已經不像前幾日那樣人山人海了,現場又恢復了施工的樣貌。
一位在附近賣包的女店主告訴記者:“前兩天這兒人多得很哦,9日早上的時候人還很多。但下午警察來了不準他們挖,也不準他們買賣,人就都走了。不過偶爾還是有一兩個人拿起之前挖到的錢幣在附近賣,這不,警察昨天就逮了個賣錢幣的人。”
市文管所呼吁:若是再發現有人挖掘和販賣古幣,可向市文管所和派出所舉報。文物屬于國家財產,任何人不得據為己有,保護文物,人人有責。西昌是座有著古老歷史的古城,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需要大家一起來保護。
來源:涼山城市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