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在徐州鄉下種地的高老漢,自家祖輩留下來的一塊荒地,這塊地已經荒了20多年,在他爺爺輩就不怎么種了,村里人少地多,所以也就一直荒著,直到今年開春,高老漢放棄去城里打散工,回到老家準備開荒地務農。他和老伴在荒地勞作,幾天后的一個下午,高老漢一鋤頭砸下去,鋤頭被砸了一個豁,老高以為是塊大石頭,和老伴慢慢刨開,誰料竟是一罐古錢。有宋代的還有清代的。高老漢在新聞上也看了不少關于古錢幣的介紹,深知這些錢幣的價值,可惜的是,罐子被高老漢砸破,一部分錢幣受到了較重的損壞。
眾所周知,物以稀為貴,古錢幣的收藏價值是存世量、文化價值、鑄造工藝來決定的。當今世上最為稀少的莫過于是“東三省造光緒元寶”、“云南省造光緒元寶”、“大清光緒奉天省造長須龍錢幣”、“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圣宋通寶當伍”、“中外通寶壹兩錢幣”。其中“東三省造光緒元寶”已經數年沒有出世,現如今“東三省造光緒元寶”舉世難尋出幾枚,價值難以言喻。
錢幣在鑄造中也是有很多有待考究的特點的,在龍紋上也包含了很多的文章。比如大清宣三的風格在龍洋系列中獨樹一幟,因其版本眾多,美觀而有氣勢,受到眾多收藏家的青睞清政府于宣統二年(1910年)責令度支部擬定《國幣則例》,《則例》規定從宣統三年起開鑄的銀元取消省名,統一冠以年號,以元為單位。其幣正面“大清銀幣”四字,背面蟠龍。共有“長須龍”“短須龍”“反S 龍”“大尾龍”“曲須龍”數種版別,實際鑄造參與流通的僅“曲須龍”的一種。很多藏友手上的可能包含其中的一種,價值取決于于錢幣的成色與保存完好程度。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