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鑄造始于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盡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十七二十局先后鑄造的當十銅圓,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僅以明顯區別劃分,其版式亦有數百種之多。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由廣東伊始,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機制銅圓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清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準許仿鑄。爾后,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圓。故當十銅圓的鑄造地各異,這是區分不同當十銅圓的最明顯特征。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首先便可以從此處著手,按照當十銅圓的不同鑄造地,進行收藏。
“ 大清銅幣”,背面是一條栩栩如生的神龍。在中國,收藏家極其喜歡這類錢幣,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民間傳說,“大清銅幣”背面的龍,能增加一個人的氣 運,使其時刻在龍氣的保護下,趨吉避兇。所以這枚錢幣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愛 “大清銅幣”收藏價格難以估量大清銅幣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
而如今,大清銅幣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錢幣收藏現如今已變成新的收藏出資搶手,不少古錢幣表現超卓。收藏和鑒賞古錢幣需掌握包含錢銀史、錢幣學、考古學、金石學及文物、古漢語等很多常識,有些錢幣表面看上去很通常,實則是珍品,行家們則很簡單從不太懂古錢幣價值的賣家手中取得瑰寶。
下圖所示藏品現于上海白聿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展示,編號為:ZX161209,直徑:2.8cm,錢幣為圓形,正面珠圈內分別書“大清銅幣”四字,上環書漢字“丙午”,下環書“當制錢十文”,兩側書“戶部”;背面面珠圈內繪蟠龍紋,龍爪飛揚,制造精致。歡迎各位蒞臨本公司賞析,廣大收藏家可以通過我們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了解詳情。
來源:華東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