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慶 陳璟
楊成麒(1916—1983)是近現代海上著名的錢幣學家,中國泉幣學社的創始成員之一。因其父經營古董生意,自幼耳濡目染,頗得其父真傳,練就一雙辨識寶物的慧眼,猶愛研究中國歷代古錢幣,后得益于泉界大家張季量悉心指導,并與另一位海上錢幣學家馬定祥結為同門師兄弟。1940年,子承父業的楊成麒在上海廣東路開設麒麟錢幣社,經營古董生意,并向陳仁濤、羅伯昭、孫鼎等收藏大家提供貨源,經手珍玩古泉不勝枚舉,例如北宋徽宗時期的建國通寶、元代大元國寶鉛質雕母、近代工部局上海壹兩銀幣等。值得一提的是楊成麒不僅是辨識古泉的高手,同時也是制作錢幣拓片的高手,時與著名傳拓高手張叔馴助手楊廷康、馬定祥助手方鶴林齊名。建國后,由于公私合營改制,楊成麒被分配到上海市文化局文物倉庫工作,搶救等待熔煉的珍貴文物,由于新中國開展大規模生產建設,亟需金屬材料支持,很多珍貴錢幣、青銅器等文物未來得及進行篩選,就被送進冶煉爐中,本文介紹的“義記金錢、震忠團練”即在此列。
圖中所示之“義記金錢、震忠團練”是上海博物館歷代錢幣展區一枚重要展品,直徑38.42毫米,屬國家一級文物。
“義記金錢”亦稱金錢義記,是太平天國時期浙江地區天地會支會金錢會鑄造的入會憑證錢。天地會,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又名洪門,俗稱洪幫。天地會初創時原系下層勞動者互助性秘密團體,后因屢遭清廷鎮壓,反滿色彩日濃。乾隆年間以“順天行道”、“剃除貪官”及“爭天奪國”為口號!敖疱X會”成立于1858年,它的創始人是當過碼頭苦力的平陽縣錢倉鎮人趙啟。初期時僅為八人,按照天地會的傳統組織形式,在錢倉鎮北的北山廟義結金蘭,各用康熙錢兩枚的面文釘在一起用紅絲線穿系,作為憑證。這就是金錢會取名的起源。不久,趙啟改用舊錢熔銅鑄造方孔圓錢形式的“義記金錢”,金字頭部從入,背文為兩方塊,作為金錢會會員證。入會者只要繳納幾百文制錢,即發給一枚。由于貧困農民、手工業者紛紛參加,很快即有會員幾千人。平陽縣令妄圖收買金錢會,把它改為“團練”,趙啟等將計就計,乘勢發展會員,到武裝起義前夕,已擁有會員十余萬人。此枚背“震忠團練”錢,正是鑄于此時。
“官不法,民難活,逼得良民造金錢!笔攀兰o中葉,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下,浙江南部爆發了天地會支派金錢會的起義,反抗清政府的殘酷統治和剝削。1861年8月,金錢會在浙江瑞安舉起武裝起義的大旗,在浙南、閩北一帶與清朝統治者展開英勇的斗爭,有力地配合了太平軍在浙江的軍事活動。每當金錢會攻占一地,凡如會者披發手持金錢,即可得到保護。作戰的金錢會會員,則頭裹紅布、腰掛金錢等,作為標志。會員之間以金錢為憑證,互以兄弟相稱。金錢義記鑄期雖短,但由于各地會員采取就地分散鑄造,卻產生了多種版別。正面均為對讀“金錢義記”四字,背面左右是兩個方形連結圖。其中有一種版別的穿上鑄有“天”、“地”、“離”等文字,易經乾卦為天,坤卦為地,離卦為火,(會)代表太陽。三字暗喻:天地會,頂天立地,復興大明。這種比較特殊的金錢是分發給金錢會首領的金錢,均屬罕見,而此枚背“震忠團練”錢中“震”字亦屬八卦之一。
辛亥革命時期,天地會及其分支積極參加和支持革命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海外的洪門組織,不僅在經費上對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回國參加革命。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譚人鳳在《社團改進會意見書》中寫道:“革命之成,實種于二百年于前之洪門會黨”、“在運動之初,惟洪門兄弟能守秘密。發動之后,亦惟洪門兄弟能聽指揮。”金錢會起義雖然最后被清政府所鎮壓,趙啟也因叛徒告密于1862年6月被害,但作為當時金錢會會員證的義記金錢,留存至今的,都成了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而慧眼識珍的楊成麒先生功不可沒。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