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無垠
這是一枚遼代蕭太后時期的賞賜金錢,也可以稱之為金質厭勝錢、花錢。含金純度較高,存世量稀有,也十分珍貴。
這枚用于賞賜的金幣,正面的四神獸鑄的栩栩如生,青龍騰飛、白虎跳躍、朱雀振翅、玄武起舞;錢背文“賜興軍節度使耶律奴瓜”,其文字也很別致生趣、耐人尋味。
據有關記載:契丹時期,從太祖太宗開始就有賞賜臣下珍貴錢幣的風俗習慣,《遼史勝宗本紀》就記錄有承天太后稱制時期的統和十二年(公元983年)十二月“奚王府五帳六節度盲獻七金山土河川地,賜金幣”的史實。在統和二十六年(公元997年)耶律奴瓜任遼軍節度使,為表彰其對大遼國的卓越貢獻“賞賜興軍軍節度使耶律奴瓜”金幣。
耶律奴瓜,字延寧,是太祖異母弟南院宰相蘇子孫。有膂力,善調鷹隼。統和四年,宋楊繼業來侵,奴瓜為黃皮室糺都監,擊敗之,盡復所陷城邑。軍還,加諸衛小將軍。及伐宋有功,遷黃皮室詳穩。六年,再舉,將先鋒軍,敗宋游兵于定州,為東京統軍使,加金紫崇祿大夫。從奚王和朔奴伐兀惹,以戰失利,削金紫崇祿階。十九年,拜南府宰相。二十一年,復伐宋,擒其將王繼忠于望都,俘殺甚眾,以功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二十六年,為遼興軍節度使,尋復為南府宰相。開泰初,加尚父,卒。
這枚金幣上的“青龍、百虎、朱雀、玄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稱為“四象”,中國神話中分別是代表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神靈。源于星宿信仰,兩漢時期被道教尊為“四靈君”。四神在古代中國中另一個主要表現就在于軍事 上,在戰國時期,行軍布陣就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
這枚金幣的另一面,鑄有“賜興軍節度使耶律奴瓜”十個字。“興軍節度使”,據考證應全稱為“南京道平州遼興軍節度使”,駐地平州(現盧龍,樂亭縣轄區),是南京道所屬最大最重要的節度使司,統定、平二州,盧龍、望都、安喜三縣。三縣有人戶一萬五千(記載有誤,似應為三萬至五萬戶才合理?),丁壯三萬。耶律奴瓜是統和二十六年從南府宰相改任遼興軍節度使,不久又恢復了南府宰相一職,但似乎仍兼遼興軍節度使,因開泰元年即統和三十年七月丙子前,不見有任何人替換耶律奴瓜任遼興軍節度使的記載。“節度使”是當時最高級別的武官。
這枚金幣的錢文“賜興軍節度使耶律奴瓜”是鑄出的,所有些模糊不太清晰,卻也可以依稀可辨,于穿上比兩側字高出半個格的一個大“賜”字顯示了契丹人行文格式中尊上的習俗與漢人無異,帝后有關的“賜”字被升格以示尊崇。穿右側的“興軍節度使”和穿右側的“耶律奴瓜”,是說明此錢是太后或皇帝賞給下邊這個人的職務與姓名。節度使”是當時職務最高的武官。這也標志著耶律奴瓜是可以鎮守四方的勇猛之士,因此獲殊榮極高。從耶律奴瓜的功績上看應是當之無愧的征戰之猛將、治國之能臣。
結束語:
1,這枚金幣,是中國錢幣史上目前發現的為數不多的、并也是唯一鑄有被賞賜人姓名制式的賞賜金錢,其鑄造工藝上可以比美于、或高于為人稱道的北宋“淳化元寶背佛”金幣。
2, 這枚金幣,鑄有可以稱為“四象”、或稱之為“四靈君”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精美圖案,錢背又帶有魏晉楷風格的漢文字體,這也是契丹人學習吸收漢文化,并把漢文化與契丹文化的相互交融一個實例。
3,這枚金幣,對研究契丹統和年間契丹與宋朝的關系史戰爭史有著不可替代的見證價值,是契丹善于把錢幣用于政冶教化活動的重要實物證據,是契丹把錢幣的政治宣教功能看得比經濟交換功能更重的又一實踐物證。
4, 這枚金幣,雖然為早年出土,并流傳于世,卻也還能較好的保留著原始出土痕跡,從來源上看有可能與“澶淵之盟”有某種聯系。因此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證實。
(本文參考了泉癡山人老師的研究成果,也參閱了其他文獻資料,在此聲明,并致以感謝!)